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实验与探究 > 验证性实验与探究性实验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019 题号:14600408
在水产养殖中,入冬频繁的降温过程往往带来大量养殖鱼类的死亡。因此,了解鱼类的抗冻机制对产业实践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人员注意到,在自然界和养殖环境下,随着水温的下降,鱼类会降低甚至停止摄食,并处于长期低能量摄入状态,这或许表明鱼类存在着与哺乳动物不同的低温适应策略。研究者选取斑马鱼进行了研究,禁食组在禁食了不同时间后,和对照组同时置于11℃冷水中进行急性冷应激,观察和统计对照组和禁食

注:“*”表示对照组和禁食组之间差异显著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研究者每次实验时应选取健康、_____相近的雄性斑马鱼作为实验样本,并随机均分为______组。上述实验的目的是______
(2)依据实验结果,在寒潮来临前进行____处理对于提高斑马鱼的抗低温能力最为有效。若寒潮持续时间超过60h,各组的存活率均降至40%以下,在此之前需及时进行____处理,避免造成严重损失。
(3)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为进一步研究禁食持续时间对斑马鱼机体能量供应影响,研究人员又进行了相关测定,结果如下图。

由图可知,斑马鱼在禁食后12~24h内主要由____的水解产物氧化分解供能;而在禁食开始的____h内,甘油三酯的含量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但此时,与____有关的酶系统逐渐被激活。综合之前存活率的实验结果,可以说明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实验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二甲双胍(Met)是广泛应用于临床的降血糖药物,近年来发现它还可降低肿瘤发生的风险。
(1)细胞发生癌变的根本原因是_____。由于癌细胞表面_____,易在体内扩散和转移。
(2)为探究Met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用含不同浓度Met的培养液培养肝癌细胞,结果如图1,该结果表明_____。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数量,结果如图2,由此推测Met可将肝癌细胞的增殖阻滞在_____期。
                                                     
(3)为进一步研究Met的作用机制,研究人员用含1mmol/L Met的培养液培养肝癌细胞12h后,结果发现呼吸链复合物Ⅰ的活性下降。
①呼吸链复合物Ⅰ位于_____上,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电子传递)。由实验结果推测Met通过减少_____供应,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
②另一方面, Met对癌细胞呼吸的影响导致线粒体内AMP/ATP比值_____,使AMPK磷酸化而被激活。(注:AMP为腺苷一磷酸)
③激活的AMPK(P-AMPK)可通过图3所示的信号转导途径抑制分裂相关蛋白的合成,从而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测定各组肝癌细胞中相关物质的含量,电泳结果如图4。
由于细胞中β-Actin蛋白的表达量_____,在实验中可作为标准对照,以排除细胞取样量、检测方法等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结合图3、4,阐述P-AMPK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机制_____
2019-02-12更新 | 764次组卷
非选择题-实验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玉米是雌雄同株作物,通常进行异花授粉。自然界存在一类玉米(如L品系),自交能正常结实,也能为其他品系玉米(如W品系)授粉结实,却不能接受其他品系玉米授粉结实,这种现象称为单向杂交不亲和。
(1)科研人员用双因子模型解释这一现象:“抑制”因子,即某些品系玉米会抑制落在雌蕊柱头上花粉的花粉管生长;“恢复”因子,即某些品系玉米能够解除“抑制”因子的作用,使花粉管恢复生长。W品系不具备上述两种因子,而L品系具备两种因子。由此分析,L品系玉米不能接受W品系花粉的原因是W品系中不含_____因子,无法解除L品系对W品系花粉管生长的抑制作用。
(2)为解释“抑制”因子的遗传机制,研究人员将L品系与W品系进行杂交得到F1杂交时L品系作为_____(填“父本”或“母本”)。利用F1进行如下杂交实验。
实验一:取W品系的花粉给F1授粉,F1可结实,所结种子为BCF1
实验二:取L品系的花粉给F1授粉,F1结实,所结种子长成玉米后接受W品系玉米的花粉,结实正常(株):无法结实(株)≈1:1。
实验三:BCF1自交所结种子为BCF;长成玉米后,BCF2中的每株玉米接受W品系玉米的花粉,统计母本的结实情况。
①由实验一推测,“抑制”因子由隐性基因控制,理由是_____
②实验二表明“抑制”因子受_____对基因控制。
③实验三的实验结果为_____
(3)研究人员利用F1继续进行一系列杂交实验,发现“恢复”性状受一对基因控制(用D、d表示),“恢复”因子受显性基因控制。推测此基因只在配子中发挥作用,为证实该推测,请按顺序选出合理的杂交实验方案:_____
a、F1(♂)×L(♀)→F2
b、F1(♀)×W(♂)→F2
c、F2F3
d、F3中每株玉米(♂)分别与L品系玉米(♀)杂交,统计母本的结实情况。
e、F3中每株玉米(♀)分别与W品系玉米(♂)杂交,统计母本的结实情况。若推测成立,则F2的基因型为_____
2023-07-29更新 | 117次组卷
非选择题-实验题 | 较难 (0.4)
【推荐3】铜绿假单胞菌(Pa)是临床上造成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多见于烧伤、创伤等受损部位。由于Pa耐受多种抗生素,常导致治疗失败。为解决上述问题,噬菌体治疗逐渐受到关注。
(1)在侵染Pa时,噬菌体的尾丝蛋白通过与Pa细胞壁上的脂多糖结合进而吸附在Pa表面。不同噬菌体的尾丝蛋白不同,使噬菌体的侵染具有高度的_____
(2)PA1和PAO1是Pa的两种菌株。科研人员从某地污水中分离到一株可同时高效吸附并侵染PA1和PAO1的变异噬菌体,对其尾丝蛋白基因进行测序,部分结果如下图所示。

据图可知,与野生型噬菌体相比,变异噬菌体的尾丝蛋白基因发生了碱基替换,使尾丝蛋白_____,变异后的尾丝蛋白能同时结合两种Pa的脂多糖。
(3)将噬菌体加入PA1菌液中,培养30min后菌液变澄清,即大部分PA1已被裂解。将菌液涂布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出现少量菌落,即为噬菌体耐受菌(PAlr),对PA1和PAlr的DNA进行测序比对,PAlr丢失了部分DNA序列,其中含有脂多糖合成的关键基因galU。为验证galU的丢失是导致PAlr耐受噬菌体的原因,请利用下列选项完善表格中的实验设计和预期结果。

组别

1

2

3

4

处理方法

PA1+噬菌体

_____

敲除galU基因的PA1+噬菌体

_____

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

预期结果

较多噬菌斑

无噬菌斑

_____

较多噬菌斑

注:在固体培养基上,噬菌体侵染导致宿主细菌死亡形成的空斑即为噬菌体。
①PAl   ②PAlr   ③PAlr+噬菌体   ④导入无关基因的PAlr+噬菌体   ⑤导入galU基因的PA1+噬菌体   ⑥导入galU基因的PAlt4+噬菌体   ⑦无噬菌斑   ⑧较多噬菌斑
(4)Pa的细胞周期约为40min,根据题中信息,可推断PAlr的galU的丢失发生在噬菌体感染之_____(填“前”或“后”),噬菌体的感染起到了选择作用。
(5)依据本研究,在使用噬菌体治疗Pa感染需注意_____
2024-05-22更新 | 6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