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遗传与进化 > 遗传的分子基础 > 人类探索遗传物质的历程 >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题型:非选择题-实验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75 题号:22904338
铜绿假单胞菌(Pa)是临床上造成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多见于烧伤、创伤等受损部位。由于Pa耐受多种抗生素,常导致治疗失败。为解决上述问题,噬菌体治疗逐渐受到关注。
(1)在侵染Pa时,噬菌体的尾丝蛋白通过与Pa细胞壁上的脂多糖结合进而吸附在Pa表面。不同噬菌体的尾丝蛋白不同,使噬菌体的侵染具有高度的_____
(2)PA1和PAO1是Pa的两种菌株。科研人员从某地污水中分离到一株可同时高效吸附并侵染PA1和PAO1的变异噬菌体,对其尾丝蛋白基因进行测序,部分结果如下图所示。

据图可知,与野生型噬菌体相比,变异噬菌体的尾丝蛋白基因发生了碱基替换,使尾丝蛋白_____,变异后的尾丝蛋白能同时结合两种Pa的脂多糖。
(3)将噬菌体加入PA1菌液中,培养30min后菌液变澄清,即大部分PA1已被裂解。将菌液涂布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出现少量菌落,即为噬菌体耐受菌(PAlr),对PA1和PAlr的DNA进行测序比对,PAlr丢失了部分DNA序列,其中含有脂多糖合成的关键基因galU。为验证galU的丢失是导致PAlr耐受噬菌体的原因,请利用下列选项完善表格中的实验设计和预期结果。

组别

1

2

3

4

处理方法

PA1+噬菌体

_____

敲除galU基因的PA1+噬菌体

_____

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

预期结果

较多噬菌斑

无噬菌斑

_____

较多噬菌斑

注:在固体培养基上,噬菌体侵染导致宿主细菌死亡形成的空斑即为噬菌体。
①PAl   ②PAlr   ③PAlr+噬菌体   ④导入无关基因的PAlr+噬菌体   ⑤导入galU基因的PA1+噬菌体   ⑥导入galU基因的PAlt4+噬菌体   ⑦无噬菌斑   ⑧较多噬菌斑
(4)Pa的细胞周期约为40min,根据题中信息,可推断PAlr的galU的丢失发生在噬菌体感染之_____(填“前”或“后”),噬菌体的感染起到了选择作用。
(5)依据本研究,在使用噬菌体治疗Pa感染需注意_____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推荐1】根据下列资料回答“遗传信息表达”的相关问题:
资料一: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对“遗传信息如何从DNA传递到蛋白质”这一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1961年,南非生物学家布伦纳、法国生物学家雅各布和美国遗传学家梅瑟生经过实验发现,用噬菌体侵染细菌,在培养基中添加含14C标记的尿嘧啶,培养一段时间后,裂解细菌离心并分离出RNA与核糖体,分离出的RNA含有14C标记。他们把分离得到的某些RNA分子分别与细菌的DNA和噬菌体的DNA杂交,发现这些RNA可与噬菌体的DNA形成DNA-RNA双链杂交分子,不能与细菌的DNA结合。
资料二:心肌细胞不能增殖,基因ARC在心肌细胞中特异性表达,抑制其凋亡,以维持正常数量(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细胞中某些基因转录形成的前体RNA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许多非编码RNA,如miR﹣223(链状),HRCR(环状)。当心肌缺血、缺氧时,基因miR﹣223 过度表达,所产生的miR﹣223可与基因ARC的mRNA特定序列结合形成核酸杂交分子。

(1)资料一实验中,选择尿嘧啶作为标记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成上述分离得到的“某些RNA分子”的模板是____________,新合成的含14C标记的RNA通常和核糖体结合在一起,其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资料一实验中RNA与噬菌体的DNA通过________________原则形成DNA-RNA双链杂交分子,与基因DNA相比,DNA-RNA双链杂交分子中特有的碱基对是____________
(3)资料二中,该过程最终合成的T1、T2、T3 三条多肽链的氨基酸顺序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②过程中,特异性识别mRNA上密码子的分子是________________
(4)当心肌长期缺血、缺氧时,最终会导致心力衰竭,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以上信息,请你提出开发减缓心力衰竭药物的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08-09更新 | 225次组卷
非选择题-实验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某生物兴趣小组用模型模拟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如下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上图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标号进行排序__________________
(2)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复制发生在图中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过程之间,子代T2噬菌体的外壳是在大肠杆菌的___________上合成的。
(3)以35S标记组为例,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能造成的结果是上清液和沉淀物都出现较强的放射性。
(4)T2噬菌体与细菌保温时间长短与放射性高低的关系图可能如下,下列关联中最合理的是______(甲组为35S标记的T2噬菌体,乙组为32P标记的T2噬菌体)。

A.甲组-上清液-①       B.乙组-上清液-②     C.甲组-沉淀物-③       D.乙组-沉淀物-④
2018-12-23更新 | 325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朊病毒是一类不含核酸而仅由蛋白质构成的可自我复制并具感染性的因子,为验证朊病毒的侵染因子,科研人员按照图示1→2→3→4进行实验。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题中所用牛脑组织细胞为无任何标记的活体细胞)

   

(1)该实验过程中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图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2)T2噬笛体与朊病毒之间最主要的区别是T2噬笛体侵入细胞是向宿主细胞注入______________(填物质),利用宿主细胞的______________进行自身核酸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而朊病毒可能是向宿主细胞注入______________
(3)按照(2)的推测,离心后上清液中______________(填“能大量”或“几乎不能”)检测到32P,沉淀物中______________(填“能大量”或“几乎不能”)检测到32P,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如果添加试管5,从试管2中提取朊病毒后先加入试管5,同时添加35S标记的(NH4235SO4,连续培养一段时间后,再提取朊病毒加入试管3,培养适宜时间后离心,检测放射性应主要位于______________中,少量位于______________中,产生实验误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024-04-23更新 | 28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