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分子与细胞 > 细胞的生命历程 > 细胞的分化、衰老、死亡 > 细胞的衰老
题型:单选题-单选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2 题号:20706956
大气中臭氧层的破坏导致到达地表的UV-B辐射增加,高剂量UV-B辐射可诱导植物细胞产生大量的活性氧自由基(ROS)。在正常代谢状态下,细胞内可通过清除ROS的酶促系统等使细胞中ROS的产生和清除处于一种动态平衡,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参与ROS清除的关键酶。研究发现,拟南芥rcd1-1突变体在UV-B辐射下具有较强的光合能力,细胞内SOD表达水平较高。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ROS攻击磷脂的产物同样是自由基从而引发雪崩式反应损伤细胞
B.ROS攻击细胞膜上蛋白质会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强从而导致细胞衰老
C.经高剂量UV-B辐射后的细胞内SOD活性下降,易导致细胞衰老
D.rcdl-1突变体清除ROS能力提高,对UV-B辐射表现出一定的耐受性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选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在人们的传统认知中,细胞分裂时染色体是“随机均等分配”到子代细胞的。浙江大学医学院团队经过7年研究发现:高等动物的体细胞在分裂时存在“分配不均”的现象:带有DNA损伤的染色体会去向同一个子代细胞,以保证另一个子代细胞的健康。他们把这一现象称为“非随机均等分离”。后续研究发现携带DNA损伤多的子代细胞则倾向于发生细胞周期阻滞和细胞死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DNA损伤可能会导致细胞不能再继续分裂
B.“非随机均等分离”的另一个健康细胞,只能进入下一个分裂周期
C.“非随机均等分离”现象不利于存在端粒酶的肿瘤细胞的无限增殖
D.选择年龄较小的动物的成体干细胞进行该研究,能更明显观察到“非随机”分离的现象
2021-08-19更新 | 338次组卷
单选题-单选 | 适中 (0.65)
【推荐2】人体细胞中的染色体DNA会随着复制次数增加而逐渐缩短。在生殖细胞和癌细胞中存在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形成的复合体),能够将变短的DNA末端重新加长。端粒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端粒酶能够催化染色体DNA的合成
B.促进端粒酶的作用可抑制癌细胞增殖
C.细胞凋亡与染色体DNA随复制次数增加而缩短有关
D.人体其他细胞不含端粒酶基因
2022-04-03更新 | 77次组卷
单选题-单选 | 适中 (0.65)
【推荐3】动物细胞能量不足是组织衰老和退行性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原因,而ATP和[H]就是细胞再生修复不可或缺的能量“货币”和物质“货币”。我国科学家首次实现了将植物的类囊体跨物种递送到动物体衰老病变的细胞内,过程如图。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衰老细胞中的酶活性降低,代谢速率减慢,ATP与ADP转换速率降低
B.图中类囊体产生的[H]为NADPH,可直接参与线粒体中的呼吸作用
C.类囊体的转入需要借助其他细胞膜,与膜上蛋白有关
D.适当提高温度可以加速类囊体进入靶细胞
2023-03-30更新 | 24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