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遗传与进化 > 遗传的基本规律 >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应用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63 题号:20819090
小麦作为雌雄同花、自花传粉的作物,培育出雄性不育株,是实现杂交育种的关键。目前已探索获得不同的杂交小麦生产体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XYZ杂交小麦生产体系中,雄性不育突变基因(m)位于小麦5号染色体上,雄性育性基因(M)和标记基因(H)位于黑麦5R号染色体上。X系和Y系分别导入了2条和1条黑麦5R染色体,如下图所示。标记基因H在开花时会表现为穗下节多毛性状,可用以区分X系、Y系和乙系。

   

①在野生小麦的染色体中___(填“有”或“无”)5R的同源染色体,在X系中M与m的遗传遵循___定律。
②利用Z系进行水稻育种的优点是___。X系与Z系杂交可获得___系,Y系与Z系杂交可获得___系。
(2)通过转基因技术将雄性育性基因M与雄配子致死基因P、蓝色素生成基因R一起导入基因型为mm的Z系个体(雄性不育)中,并使其插入到一条不含m基因的染色体上如下图所示。基因R的表达可使种子呈现蓝色,无基因R的种子呈现白色。

   

①转基因个体(PRMmm)自交后得F1,F1个体之间随机授粉,得到的种子中雄性不育种子所占比例为___
②将转基因个体(PRMmm)自交并收获水稻种子,请写出快速辨别雄性不育种子和转基因雄性可育种子的方法:___
③若某转基因个体(PRMmm)中的基因R由于发生突变而不能表达,又该如何快速挑选出雄性不育种子?请以该突变转基因个体和Z系个体为材料,设计一个可快速挑选出雄性不育种子的实验方案(写出杂交组合并说明挑选方法):___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推荐1】如图甲是某动物生殖细胞形成过程的简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是在该动物的_____器官中形成的,其中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分裂图像有_______ (填序号)。
(2)图甲中的②表示______________(填名称)细胞;该细胞中核DNA数和染色体数之比为_______。若观察到②细胞在前面某时期出现一对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之间大小明显不同,这一对同源染色体可能是______(常/性)染色体,则该生物性别决定方式为_______(填“XY”或“ZW”)型。
(3)图甲中的①所示的一个细胞能够形成__________个⑦所示的细胞。
(4)发生了图乙中DE段变化的是图甲中的__________(填序号)细胞。在BC段,细胞核内完成主要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图乙曲线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值的变化,则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图丙中的_______段。
2021-06-15更新 | 326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推荐2】下图为某一雄性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请分析回答问题:

(1)甲细胞形成乙细胞的分裂方式为___________,乙细胞中染色体和DNA分子数之比为_____________,最终产生子细胞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2)甲细胞形成丙细胞的分裂方式为_______________,其分裂产生子细胞的基因组成有__________种。
(3)若甲细胞为果蝇体细胞,图中少画的一对染色体应为_________________
2017-07-07更新 | 223次组卷
非选择题-实验题 | 较难 (0.4)
【推荐3】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研究人员利用化学药剂EMS诱变出矮化突变体d1-11,发现d1-11的叶片含水量增加,抗干旱胁迫能力增强。与该突变有关的D1基因发生了单碱基替换导致功能缺失(已知未突变的D1基因转录时起始密码为AUG,终止密码为UGA,且D1基因位于5号染色体上)。回答下列问题:
(1)由题干可知,D1基因发生的变异类型属于___
(2)图甲是D1基因的某一条链,图中数字表示外显子序号,ATG、TGA表示密码子相应序列,9F、10F、12R、13R为引物名称。图甲中的链是D1基因转录时的___(模板/编码)链,D1基因单碱基替换导致mRNA___改变,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改变还导致了某内含子对应的mRNA区域没有被剪切,使mRNA碱基数量增加,mRNA剪切过程发生在___中。为进一步确定单碱基替换所在的位置,用9F、10F、12R、13R引物对野生型(NiP)和突变体D1基因cDNA进行PCR扩增并进行凝胶电泳,所得结果如图乙所示。据此推测,D1基因单碱基替换的较精确位点发生在___区域(A.9F-13R;B.10F-12R;C.10F-13R;D.9F-12R)。

(3)偶然发现一株具有抗白叶枯病表型的水稻,受单对基因控制。将其与d1-11进行杂交得F1,F1高秆抗白叶枯病∶高秆不抗白叶枯病=1∶1,据此推测抗白叶枯病属于___(显性突变/隐性突变),为进一步确定抗白叶枯病基因是否位于5号染色体上,选择F1中表型为___植株自交得F2,若F2子代分离比约为___,则抗白叶枯病基因不位于5号染色体上。F2矮秆抗白叶枯病植株中,杂合子比例为___
2024-05-27更新 | 3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