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遗传与进化 > 遗传的基本规律 >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应用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450 题号:21114633
番茄是世界主要蔬菜之一,为严格的自花授粉作物,杂种优势能极大提高番茄的产量、抗病及抗逆表现,因此番茄生产基本上都是应用杂交种。
(1)科学家获得了位于4号染色体的ps-2基因隐性突变体,表现为雄性不育,在杂交育种时,选育雄性不育植株的优点是___________
(2)番茄野生型为雄性可育,突变体甲和突变体乙均为雄性不育(均只有一对基因与野生型不同)。下表为3个不同番茄杂交组合及其子代的表型及比例。请回答下列问题:

组合序号


后代的表型及比例

野生型×突变体甲

全为雄性可育(杂种1)

野生型×突变体乙

全为雄性可育(杂种2)

杂种1×杂种2

全为雄性可育

根据杂交组合一和二可知,雄性可育性状是由_____性基因控制。根据杂交组合三,推测控制两个突变体的相关基因为______(填“等位基因”或“非等位基因”)。
(3)若在雄性不育系大田中发现一株苗期绿茎隐性突变体。实验证明苗期紫茎和绿茎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利用SSR技术可以进行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定位,SSR是DNA中的简单重复序列,非同源染色体上的SSR、不同品种的同源染色体上的SSR不同,因此常用于染色体特异性标记。研究者将紫茎和绿茎杂交,F1自交后提取F2中苗期绿茎突变体50株单株的叶肉细胞DNA,利用4号染色体上特异的SSR(与ps-2基因紧密连锁的SSR标记)进行PCR扩增,实验证明苗期绿茎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请在下图1中画出PCR扩增、电泳后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科研人员选择纯种宽叶番茄与窄叶番茄杂交,F1全部为宽叶,F1自交,F2的性状比例为9:7.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宽叶、窄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则F2中出现宽叶和窄叶比例为9:7的原因是______,F2的窄叶有______种基因型,若F2的宽叶自花传粉,则子代中窄叶的比例为______
②自然界中存在“自私基因”,即某一基因可以使同株的控制相对性状的另一基因的雄配子部分死亡,从而改变子代的性状表型的比例。若宽叶、窄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F2中出现出现宽叶和窄叶的比例为9:7是“自私基因”作用的结果,则此比例出现的原因是:F1中携带______(填“A”或“a”)基因的雄配子,有______的比例死亡。
(5)我国科学家在番茄基因组中鉴定到154个在雄蕊中特异表达的基因,选取其中的一个基因SlSTR1作为靶标基因(T表示)。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番茄的SlSTR1基因进行定向敲除获得雄性不育系(tt,绿色)。将正常功能的SlSTR1基因(T)和控制花青素合成的SlANT1基因(A表示)连锁在一起,共同转回到雄性不育系中,从而获得了紫色的转基因保持系(图2):关于图2所示转基因保持系制备过程及在农业生产的优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转基因保持系通过杂交可产生雄性不育系又可产生转基因品系
B.可通过幼苗颜色准确鉴定不育株用于杂交种子生产
C.该技术用于杂交制种的不育系并不含任何转基因成分
D.该研究策略易推广到其他蔬菜、花卉等园艺作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实验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花农培育了一种两性花观赏植物,该植物有红花、黄花、白花、粉红花和紫花五种表现型。请回答有关问题:
(1)若该植株的花色由基因A/a、B/b控制,A基因(位于Ⅰ号染色体)能控制合成某种酶,能产生红色色素,使花呈现出红色,A基因纯合时,花色转化为紫色,B基因(位于Ⅱ号染色体)控制产生的酶能使红色色素转化为黄色、使紫色色素转化为粉红色,其他情况没有色素产生,花为白色。某植株自交能产生五种花色,该植株的花色为____,其自交后代中黄花:白花:粉红花:红花:紫花=________________
(2)偶然发现一株白花植株自交时,子代中5种性状都有,进一步研究发现,该植物体内的一条Ⅲ号染色体上出现了一个显性基因D(其等位基因为d),该显性基因可抑制基因A和基因B的表达。
①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____________,该变异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答出2点)。
②该白花植株自交产生的后代中,白花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
(3)现有不同花色的植株若干,请设计实验通过一次杂交实验来确定某白色植株(已知该个体不含D基因)的基因型。(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期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08-07更新 | 115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玉米种子的颜色由三对基因共同控制,显性基因A、B、R同时存在时种子表现有色,其余都为红色。现用一种有色种子植株分别与三种无色种子植株杂交,结果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染色体交叉互换的情况):
组别亲本子一代(F1
有色种子植株×aaBBrr25%的有色种子
有色种子植株×aabbRR25%的有色种子
有色种子植株×AAbbrr50%的有色种子

(1)根据①、②两组杂交结果推断,该有色种子植株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综合考虑三组杂交结果,可判断该有色种子植株的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请在图中标注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①、②、③组产生的F1数目相等,且将三组F1混合,则有色种子与无色种于比例是__________,无色种子的基因型共有_________________种。
(3)若该有色种子植株与基因型为aabbrr的植株杂交,子代无色种子中纯合子占_______________,这些无色种子发育成的植株自交,其中某植株果穗上因基因突变产生了一粒有色种子,此植株的基因型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08-26更新 | 216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推荐3】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育成的“小麦二体异附加系”,能将长穗偃麦草的抗病、高产等基因转移到小麦中。普通小麦6n=42,记为42W;长穗偃麦草2n=14,记为14E。下图1为普通麦与长穗偃麦草杂交选育“小麦二体异附加系”示意图。下图2为通过图1过程获得的两个小麦的纯合“二体异附加系”戊的两个品种a、b体细胞中的部分染色体(二体来自长穗偃麦草)。其中染色体I和Ⅱ为非同源染色体,均可随机移向一极(产生各种配子的机会和可育性相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普通小麦与长穗偃麦草杂交产生的F1___________倍体,F1___________(填“可育”或“不可育”),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1中②为乙和普通小麦杂交获得丙的过程,由于乙减数分裂过程中___________,因此得到的丙的染色体组成为42W+0~7E。图1所示过程一定会发生的变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1中丁自交产生的子代中,含有两条来自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的植株戊占___________
(4)图2中a和b杂交,获得的F1自交,则F2中有抗病性状的植株占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7-01更新 | 10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