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与环境 > 种群和群落 > 种群 > 种群的数量特征 > 种群的概念及特征
题型:非选择题-实验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52 题号:21242319
藏羚羊是中国特有的物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生活在海拔3700~5500米的青藏高原,主要以禾本科和莎草科的植物为食,天敌有棕熊、鹰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科研人员对甲、乙、丙三个地区的藏羚羊种群特征进行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图中I、Ⅱ、Ⅲ、Ⅳ分别对应大(5~8龄)、中(3~5龄)、小(1~3龄)、幼(0~1龄)四个年龄等级(藏羚羊最长寿命为8年左右)。预测此后一段时间,______________地区藏羚羊种群数目将增加。
   
(2)图2表示某地区藏羚羊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变化(R=出生率/死亡率),b~c段时间藏羚羊种群数量变化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如果在d时间,少量藏羚羊从其他地区迁入该地区,则该地区藏羚羊的K值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
(3)成年藏羚羊一年中除繁殖季节,绝大部分时间是雌雄分群。生态学家为解释此现象,提出如下假说:形态相同的个体集中在一起,能有效迷惑天敌,使其难以果断选择捕食对象,减少了被捕食的机会。为检验该假说的正确性,研究小组用狗(能将抛到草坪上的物体叼回来),质量和大小等相同且适宜的橡胶圈和橡胶棒做了如表所示的模拟实验:

组别

实验处理

统计并记录

实验组

1

同时向草坪中抛出20个相同橡胶圈

分别记录每次抛出后,狗叼回第一个物体所用的时间

2

同时向草坪中抛出20个相同橡胶棒

对照组

实验中橡胶圈或橡胶棒模拟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对照组应进行的实验处理是______________,若______________,则假说成立。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东北豹、东北虎生活在东北地区广袤无边的森林里,但随着森林砍伐、偷猎围捕、铁路建设等人类活动的干扰,东北地区的森林生态系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东北豹、东北虎的数量急剧减少。有研究表明,偷猎围捕及栖息地的碎片化是东北豹、东北虎数量减少的重要原因。为了保护这些动物的栖息环境,有关部门在当地建立了东北虎豹国家森林公园。某研究小组对东北虎豹国家森林公园进行了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东北豹、东北虎属于大型的凶猛动物,不适合运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其种群数量。科研人员常采用粪堆计数法,即通过在单位时间内计数一定区域内新增粪堆数来估算其种群数量。采用该方法调查时除了要考虑雨水对粪便的冲刷作用以外,还需考虑的因素有_____(答出两点);与标记重捕法相比,该调查方法的优点是_____(答出两点)。
(2)调查发现,东北豹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_____
(3)东北豹、东北虎都属于顶级的捕食者,食性类似,它们的关系是_____;东北的、东北虎捕食后其同化的能量去向是_____
(4)东北豹、东北虎在捕食时,一般不会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而且捕食的大都是种群中年老、年幼和病期的个体,从能量的角度分析其意义是_____
2023-07-06更新 | 72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2】碳密度即为单位面积的碳储量。碳储量即碳的储备量,通常指一个碳库(森林、海洋、土地等)中碳的数量。图1为祁连山不同海拔青海云杉林下草本植物种类及数量分布图。图2中A为祁连山某区域青海云杉林生态系统总碳密度随海拔变化图,B为青海云杉林乔木层和土壤层碳密度占比随海拔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海拔3014m区域群落中的优势种是_____,根据海拔3014m区域调查数据,苔草种群中老年个体居多,幼年植株较少,则其年龄结构属于_____
(2)从图1来看,箭叶托吾适宜生长的海拔范围最可能在_____的区域。进一步研究表明,箭叶托吾随着海拔的变化生态位的宽度(指生物所能利用的各种资源的总和)发生明显变化,试列举生态位宽度发生变化的可能原因_____(答2点)。
(3)图2中A青海云衫林生态系统总碳密度由单位面积上森林乔木层和土壤层平均碳密度累计得到,有机碳的输入和分解是影响生态系统碳密度的主要因素。可以看出在祁连山碳密度随海拔的变化趋势是_____,图2中B则说明_____是青海云杉林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碳库。3300米乔木层碳密度占比低,但全球气候变暖却可以提高这一比例,试描述其中原因_____
2024-03-18更新 | 213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由于水体污染、水上航运以及过度捕捞等原因,长江生态功能退化,江豚等诸多物种濒临灭绝。为修复长江生态,自2021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全面实施“十年禁渔”。
(1)长江水体中不同物种的分层现象,体现了群落的____结构。市民到长江附近打卡观赏江豚,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价值。
(2)“十年禁渔”减少了人类对长江的干扰,使其依靠____机制恢复生态功能,提高生态系统____
(3)生态环境恢复后,为了解江豚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请用“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来构建对种群数量影响的概念模型_________(注:用“+”“-”分别表示“增加”“减少”,“→”表示作用关系,并加以必要的文字说明)
2022-04-27更新 | 19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