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遗传与进化 > 生物的进化 >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7 题号:21414572
内蒙古草原是欧亚大陆草原的一部分,生活着种类丰富的动植物,也是重要的牧区。图9为内蒙古草原某区域的几种常见生物构成的食物网。

(1)如图所示食物网中的鹰和蛇的种间关系属于______。(编号选填)
①负相互作用②正相互作用③捕食④种间竞争⑤寄生⑥共生
(2)假设该生态系统中能量在各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均为10%;鹰的能量来源50%为田鼠、40%为兔、10%为蛇。那么鹰获得100kJ的能量,至少需要______kJ的植物。
(3)若由于疾病,该生态系统中兔的数量锐减,进而引发其他生物的数量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动。但一段时间后,各生物的数量又维持相对稳定,这表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抵抗力/恢复力)稳定性。
(4)随着季节更替,草原上兔的毛色会发生周期性的变化,下列有关该现象的分析中,合理的是______。
A.这是兔主动适应环境的结果B.这是自然选择导致的适应现象
C.这有利于兔躲避鹰的捕猎D.这是由食物的颜色变化引起的

布氏田鼠是内蒙古草原的啮齿动物之一,为研究放牧对布氏田鼠种群数量的影响,收集到了以下资料。
资料1:布氏田鼠为半穴居生物,白天出洞采食、活动,喜栖息低矮、稀疏的草地。
资料2:绵羊采食能降低植株高度和覆盖度,行走、踩踏会破坏啮齿动物的洞穴。
资料3:布氏田鼠和绵羊采食植物的种类及比例(见表)。

植物种

6月/%

7月/%

8月/%

9月/%

布氏田鼠

绵羊

布氏田鼠

绵羊

布氏田鼠

绵羊

布氏田鼠

绵羊

羊草

62.55

68.12

58.7

62.11

9.78

33.96

28.29

26.42

克氏针茅

24.45

17.26

18.46

3.47

70.84

5.3

61.58

47.83

糙隐子草

12.25

10.89

18.15

21.15

12.86

41.5

1.93

18.4

苔草

0.56

1.19

3.55

3.13

4.85

10.49

5.45

5.96

紫花苜蓿


0.83


0.81

0.23


0.19

1.11

皱叶糙苏



1.14


1.27


0.44


阿氏旋花


1.71


0.48




0.28

蒙古猪毛菜




8.85





栉叶蒿






8.75



狗尾巴草

0.19








栉叶蒿





0.17


1.48


刺藜







0.64



(5)请根据题干信息、结合已学内容,分析放牧绵羊对布氏田鼠种群数量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真题
【推荐1】(九)分析有关生物进化的资料,回答问题。

56. 自然界中任何生物的个体数都不可能无限增加。根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7. 右图表示自然选择对种群的3种作用类型,图②代表长颈鹿种群的选择类型。具有中等体型的麻雀个体被选择保留下来,该选择类型可由图________代表。这三种选择类型中,最易产生新种的是图_________
右图表示某种两栖动物3个种群在某山脉的分布。在夏季,种群A与B、种群A与C的成员间可以通过山脉迁移。有人研究了1990至2000年间3的栖息地之间建了矿,1920年在种群A和C的栖息地之间修了路。100年来气温逐渐升高,降雨逐渐减少。

58. 建矿之后,种群B可能消失,也可能成为与种群A、C不同的新种。
分析种群B可能形成新种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表是种群A、C的规模、等位基因1(T/t)和2(W/w)频率的数据,表中为各自隐性基因的频率。
年份种群AZXXK]种群C
规模t(%)w(%)规模t(%)w(%)
19004600051100051
1920450005.5185071
1940480007185090.8
19604400081800120.6
19804200061600100.8
20004000051550111

59. 依据表中数据和上述资料,对种群C的描述,更为准确的是________
A.等位基因1的杂合子逐渐增多                    B.与种群A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C.正在经历适应辐射                                     D.受气候影响更大
60. 据表中数据分析,种群C的基因库比种群A_______;种群规模与基因______的频率变化关系密切。
2016-11-18更新 | 599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2】植物内生菌是指能够定殖在植物细胞间隙或细胞内,并与植物建立共生关系的一类微生物。
(1)几乎所有植物中都有内生菌的存在,许多植物离开了内生菌甚至不能存活,这是长期____的结果。
(2)放线菌也是一种常见的内生菌,能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研究者利用两种不同类型的放线菌获得新型工程菌,过程如图:

①收集上述两种菌丝体,加入____(填“纤维素酶”或“溶菌酶”)酶解,分离原生质体,置于____中以维持细胞形态备用。
②将两种原生质体悬液等量混合,加入适量促融剂____处理一段时间。终止反应并洗涤后,取一定量混合液接种于____(填“固体”或“液体”)培养基,恒温培养。根据菌落特征,选出性状稳定的融合菌株。
③先将____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上备用,再将筛选出的融合菌株分别接种到上述培养基中,每种处理重复3次,测定结果取____值,计算融合菌株对病原菌的抑制率。
(3)某酵母菌能分泌一种可高效降解纤维素的酶,这种酶由W基因编码。为在放线菌中表达W基因,需以图中质粒为载体。W基因以乙链为转录模板链,转录时mRNA自身延伸的方向为____

①很多启动子具有物种特异性,在质粒中插入W基因,其上游启动子应选择____(填写字母)。
A.酵母菌启动子     B.芽孢杆菌启动子     C.放线菌启动子
②应使用限制酶____切割图中质粒,使用限制酶____切割图中含W基因的DNA片段,以获得能正确表达W基因的重组质粒。
(4)利用PCR技术对放线菌是否含有W基因进行____水平鉴定,应根据目的基因(W基因)两端的碱基序列来设计____进行扩增。
(5)检测发现转基因放线菌不能产生有活性的纤维素酶,根据细胞结构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
2023-05-10更新 | 311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3】医学上在治疗由幼苗引起的感染性疾病时,通常要进行细菌的耐药性监测,实验方法如下:将含有一定浓度不同抗生素的滤纸片放置在已接种被检菌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抗生素向周围扩散,如果抑制细菌生长,则在滤纸片周围出现抑菌圈(图中里面的圈),结果如图所示。

(1)图中最有效的是________培养皿中的抗生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上述最有效的抗生素对细菌进行处理,并测定细菌数量变化,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向培养其中加抗生素的时刻为b点,理由是抗生素使细菌中___________的个体大量死亡而数量下降。尽管细菌中有抗药性基因存在,但使用抗生素仍然能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原因在于细菌种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长期使用同一种抗生素,细菌抗药性增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020-03-07更新 | 11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