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与环境 > 种群和群落 > 种群 > 种群的数量特征 > 种群的概念及特征
题型:非选择题-实验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0 题号:21703860
种群密度是种群数量的最基本特征。濒危动物保护、农林害虫的监测和预报、渔业上捕捞强度的确定等,都需要对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研究。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____中的个体数,调查沙漠蝗虫幼体跳蝻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____,调查沙漠蝗虫成虫不宜采用该方法的原因是____
(2)科研人员常用“种群生存力分析”来研究各保护区的大熊猫种群的存活能力。种群生存力分析是利用数学模型模拟分析种群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种群灭绝风险的方法。在环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某保护区大熊猫进行“种群存活力”分析时,得到如下数据:

初始种群规模/只

10

20

25

30

35

40

45

50

种群在200年内的灭绝概率

0.412

0.132

0.076

0.041

0.023

0.010

0.002

0.001

若以“种群在200年内的灭绝概率小于3%”作为种群可以维持存活的标准,则该种群维持存活所需的最小初始规模范围在____只之间。科研人员对某保护区的大熊猫进行数据分析,得出了该保护区的大熊猫数量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保持一个稳定增长的结论。科研人员得出该结论的最可能依据是____。(填序号)
A.将有其它保护区的大熊猫迁移而来
B.人工圈养大熊猫的野外放归
C.卧龙保护区大熊猫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D.该调查期间大熊猫的增长速率较高
(3)若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某种鱼的种群数量,在调查期间,出现了标记物脱落的情况,则该鱼的实际种群数量应该比估算值____(填“大”“小”或“一样”)。
(4)若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可采用____的方法进行计数。摇床又称为自动振荡器,培养时需将锥形瓶置于摇床上进行振荡的目的是____。某同学在某一时刻提取部分样液,并将样液稀释1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2mm×2mm×0.1mm)计数,观察到的计数室中酵母菌细胞分布如图,则此时该样液的细胞密度为____个/mL。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DDT是一种有机氯农药,化学结构稳定,在环境中不易降解,具有杀虫谱广、药效强劲持久、生产简单、价格便宜等诸多优点。到1945年随着它的使用面积增大,蚊、蝇、虱等明显减少,有效防止了整个欧洲斑疹、伤寒病的流行,并控制了疟疾和脑炎病的传播。1962年《寂静的春天》一书揭露出DDT对生态系统的负面效应,科学家对DDT的争议开始增加,随后的三四十年许多科学家开始关注DDT对人类和动物的不利影响。截止到2005年5月已有151个国家或组织签署了禁用DDT公约,其中有98个国家或组织已正式批准该公约。

(1)据调查,疟疾的主要传播者是按蚊,疟原虫通过按蚊叮咬人体而寄生在人体内,引发疟疾。非洲湿热的环境十分利于按蚊的生存。
①在自然状况下,直接影响按蚊种群密度的特征是________
②1996年南非等一些非洲国家尝试用环境危害较低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取代DDT,但随后爆发了几次疟疾流行。2000年南非重新开始使用DDT。根据图显示的数据分析,在DDT重新使用前后,非洲疟疾流行的特点是________,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
(2)由于DDT具有持久性、生物富集性、毒性,而且历史用量多达200万吨以上,虽然禁用已有40多年,仍然在地球上无处不在。科研人员调查白洋淀水域生态系统各成分中DDT污染的状况,得到下表所示检测结果。

①表中所示结果显示,DDT可以沿________累积,此现象称为_______
②根据表中各类生物体内DDT聚集量推测,该水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网)最可能的是_______

③鲫鱼、乌鳢属于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该生态系统除表中所示成分外,还应有分解者,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
④物质循环是在________之间进行。自DDT使用至今,地球各处几乎都发现有DDT的累积,这与物质循环具有________性相关。
(3)目前在DDT的使用问题上,一方面环境学家要求全面禁用DDT,而另一方面疾病控制学家则主张使用DDT。请你根据上述资料,提出关于如何使用DDT的观点及可采取的防控措施____________
2019-01-19更新 | 232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2】某地100年前发生森林大火,所有植被均被焚毁。历经长期自然消长之后,现在生态学研究人员对该地区进行抽样调查,研究者考察了动物甲种群的年龄结构,结果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年龄

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个体数

93

187

60

56

51

61

52

34

41

39

166


注:表中“1+”表示动物甲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1)火灾后,该地群落的演替类型是________,影响该群落演替方向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
(2)研究表明,动物甲在2+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7+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动物甲的年龄结构类型为________,由此推测动物甲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
(3)上表数据是根据标记重捕法获得的,标记重捕法常用于活动能力强、________的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若被标记的甲个体易被动物乙捕食,则获得的估计值比实际值________(填“偏高”“不变”或“偏低”)。
(4)调查中,研究人员发现一种灌木在该生态系统中沿地表随机分布,这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体现群落的水平结构。
2021-01-24更新 | 175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某地100年前发生森林大火,所有植被焚毁。历经长期自然选择之后,现在生态学研究人员对该地区进行抽样调查,已知该地区中的植物、植食动物甲和肉食动物乙之间存在着食物关系,其中动物种群甲的年龄组成如表所示(表中“1+”表示动物甲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年龄0+1+2+3+4+5+6+7+8+9+≥10
个体数931876056516152344139166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火灾后,该地群落的演替类型是_________,影响该群落演替方向的主要因素是______
(2)研究表明,动物种群甲中的个体在2+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7+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动物种群甲的年龄组成类型为______,由此推测动物种群甲的数量变化趋势是________
(3)表中数据是根据标志重捕法获得的,标志重捕法常用于活动能力强、______的动物的种群密度调查。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动物乙捕食,则获得的估计值与实际值相比______(偏高/不变/偏低)。
(4)调查中,研究人员发现一种灌木在该地区沿地表随机分布,这______(能/不能)体现群落的水平结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要调查该地土壤小动物丰富度,常用_______法取样,统计的方法有____________
2021-04-27更新 | 14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