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技术与工程 > 细胞工程 > 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及应用 >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综合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2 题号:22690878
小麦(6n=42,异源六倍体)赤霉病是由赤霉菌侵染引起的小麦病害,具有全球性,可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培育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是控制小麦赤霉病危害的重要途径。科研人员采用诱导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花药离体培养、小麦与玉米杂交培育单倍体等方法在抗赤霉病小麦育种中取得了重大进展。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植物组织培养中,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中产生的变异称作无性系变异,利用此阶段的材料诱导突变体的原因是_______,容易受到培养条件和诱变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突变。为确定获得的愈伤组织或胚状体是否具有赤霉病抗性,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
(2)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是赤霉菌侵染小麦后产生的次生代谢物,次生代谢物是一类______(填“大分子”或“小分子”)有机物。研究发现,DON是赤霉菌在小麦组织中扩展的必需物质,且DON浓度越高,赤霉菌的扩展速度越快。某实验小组欲以不能产生DON的赤霉菌为材料进行实验验证上述结论,则该实验中的自变量应为__________
(3)通过花药离体培养进行单倍体育种已经成功用于小麦赤霉病抗性的遗传改良。由于小麦的单倍体植株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且__________,可以表现出染色体上特定基因控制的性状,因此,通过______,可获得能稳定遗传的具有赤霉病抗性的个体。
(4)研究发现,小麦与玉米(2n=20)杂交后,在最初的3次细胞分裂中,来自玉米花粉的染色体被逐渐排除,则这3次细胞分裂所产生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范围是_______;由此可获得小麦单倍体胚,小麦单倍体胚经植物组织培养可获得完整植株。在培养过程中,从激素的角度分析,培养基中______等可直接影响植物细胞的发育方向。小麦单倍体胚能生长、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根本原因是______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组 | 适中 (0.65)
【推荐1】回答下列(一)、(二)小题:
(一)甘蔗是重要的糖料作物,利用甘蔗生产食糖的过程中会产生副产品——糖蜜,糖蜜中含有大量的蔗糖,可用于发酵生产酒精。请回答:
(1)利用糖蜜生产酒精时需要进行稀释,其主要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
(2)利用糖蜜稀释液发酵生产酒精时,发酵罐装入糖蜜稀释液和酵母菌后需___________,然后密闭,以利于酵母菌快速增殖发酵。生物碱等次生代谢产物通常可在发酵_______________(填“前期”或“后期”)分离获得。
(3)在酒精密闭发酵早期,发酵罐内出现短时负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发酵中期,可通过_______________(填“减压”或“增压”)措施,使易挥发的酒精从发酵液中分离出来。
(4)工业生产中可以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发酵生产酒精,与游离酵母进行发酵相比,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发酵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
(5)利用糖蜜发酵生产酒精有时出现变酸的现象,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生产过程中某个环节灭菌不严或者___________发酵产生了酸味物质所致。
(二)甜叶菊是一种菊科植物,植株中所含的甜菊糖甜度极高而热量却很低,是食品行业的优质糖源。甜叶菊的种子少,发芽率低,种子繁殖遗传性状不稳定,易患叶斑病。研究人员欲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提高甜叶菊的繁殖效率。请回答:
(6)为解决甜叶菊种子少,发芽率低的问题,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得到__________或不定芽制成无毒人工种子,然后置于适宜条件下培养促使其萌发长成幼苗。制备时,通常取甜叶菊_______________作为外植体,组培过程中还需不断调整_______________,以控制其器官发生顺序。
(7)甜叶菊组织培养过程中细胞一直处于不断分裂的状态,容易受到环境和培养条件的影响而发生______________,可对其进行______________得到抗叶斑病突变体,进而培育成为抗病甜叶菊新品种。
(8)研究发现,甜菊糖的合成受细胞质基因控制,欲获得能合成甜菊糖的玉米,可将甜叶菊愈伤组织经______培养获得分散均一的细胞,利用射线和酶处理获得_______被破坏的原生质体,然后与玉米体细胞原生质体融合,经培养获得能合成甜菊糖的玉米植株。
2024-04-15更新 | 24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2】人工种子是人们模仿天然种子的结构造出来的生命有机体,它能像天然种子一样萌发生长。人工种子的核心部分是被外层物包埋的具有类似种子胚功能的胚状体,胚状体不同于一般种子的胚,它是由非合子细胞分化形成的类似于胚的结构物,所以又称“体细胞胚”或“花粉胚”。胚状体可从悬浮培养的单细胞中得到,也可以通过试管培养的茎尖、芽尖、子房、花粉等获得。将胚状体包埋在一个能提供营养的胶质中,便成了所谓的“人工种子”。其培育过程如右图所示。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人工种子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经过___________技术培育而成的。
(2)包埋胚状体的胶质可以看作是种子的哪部分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二倍体植物基因型有DdTt,利用这种生物技术采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可培育成“花粉胚”,也可制成人工种子,这种种子萌发形成的个体为_____________,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
(4)如果外植体为植物的茎尖,通过①的处理可使细胞彼此分离,可加入_________
A.15%的盐酸     B.淀粉酶   C.果胶酶     D.胰蛋白酶

(5)②表示脱分化过程,其实质是__________;③表示再分化的过程,其实质是__________
(6)从上面所述胚状体的类型分析,人工种子萌发长成的植株是否可育?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12-13更新 | 157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育种工作者利用番茄(2N)和马铃薯(4N)进行体细胞杂交,获得了“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实验过程如图所示,遗憾的是该杂种植株并非是想象中的地上长番茄、地下结马铃薯的“超级作物”。

(1)材料中所用到的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应用到植物细胞融合和___________________技术,后者的理论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①步骤所示植物细胞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去细胞壁。
(3)图中②过程细胞两两融合时,可出现3种融合细胞,要促进杂种细胞分裂生长,培养基中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类激素。
(4)由杂种细胞培育成试管苗,需要经过细胞的④___________________和⑤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其中⑤过程必须给予光照,其原因是叶绿体能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供试管苗生长发育。
(5)利用马铃薯和番茄的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然后取单倍体植株细胞进行体细胞杂交,再用___________________处理之后也可得到可育的“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
2022-03-27更新 | 20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