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遗传与进化 > 遗传的分子基础 > 人类探索遗传物质的历程 >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题型:非选择题-实验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0 题号:22695966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T2噬菌体去侵染大肠杆菌,以研究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在侵染细菌过程中的功能,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实验开始前,分别用___培养噬菌体,得到蛋白质被35S标记的噬菌体和DNA被32P标记的噬菌体。
(2)然后,用两组噬菌体分别侵染___
(3)侵染一段时间后,用搅拌器搅拌,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检测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当搅拌时间在2~5min时,上清液中的35S、32P分别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90%和20%左右,由此可以推断出___。图中“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曲线基本保持在100%,本组数据的意义是作为对照组,以证明___

(4)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发现,细菌裂解后释放出来的噬菌体大小、形状等都与原来噬菌体一致,实验证明___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格里菲思、艾弗里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实验过程如图1、2所示,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流程如图3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图2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对自变量的控制遵循了“______________原理”
(2)图3中,要获得含有放射性的噬菌体,应该如何操作?_________________。由图3放射性可知,用__________________(填32P或者35S)标记的物质是噬菌体的___________
(3)图3实验过程,在不同保温时间破碎细菌细胞检测DNA条带在试管中的分布,结果如图4:按破碎细胞时间先后排序,检测DNA条带在试管中的分布结果的排序是___________(填写序号)。
2024-05-20更新 | 59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1952 年“噬菌体小组”的赫尔希和蔡斯研究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和 DNA 在侵染过程中的功能,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如何获得被 32P 和 35S 标记的噬菌体_____
(2)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一段时间后,用搅拌器搅拌,然后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检测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
搅拌的目的是_____,所以搅拌时间应至少大于___min,否则上清液中的放射性较低。当搅拌时间足够长时,上清液中的35S 和 32P 分别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 80%和 30%,说明_____;但上清液中 32P 的放射性仍达到 30%,其原因可能是_____。 图中“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曲线的意义是作为对照,如果明显低于 100%,则上清液放射性物质 32P 的含量会_________
(3)32P 标记的某一个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最后产生 100 个子代噬菌体。子代噬菌体的 DNA 含有的 P元素为_____,其形成的噬菌体的比例为_____
2021-08-17更新 | 157次组卷
非选择题-实验题 | 适中 (0.65)
【推荐3】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2P和35S标记对噬菌体进行标记。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_______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_______
(2)该实验包括以下四个过程:
①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        ②用32P和35S分别标记噬菌体;       ③上清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检测;                      ④保温一段时间后,搅拌、离心。
其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是_______
(3)按下图步骤完成实验后,实验结果是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则可推断实验中用标记的元素是_______(填“32P”或“35S”),说明亲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_______(填“进入”或“未进入”)细菌体内。

(4)假设亲代噬菌体进入细菌体内,繁殖4代后,含亲代DNA的噬菌体占子代噬菌体总数的比例是_______
2020-07-22更新 | 12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