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与环境 > 种群和群落 > 种群 >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5 题号:22822194
亚洲象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亚洲象分布在5个互不连通的狭小区域内,其觅食多发生在灌木丛和灌草丛中,在郁闭度(林冠层遮蔽地面的程度)很大的密林内很少发生觅食。2021年,部分亚洲象从“老家”西双版纳一路北上,迁移近500千米,直到8月,北迁的象群全部安全南返。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认为此次亚洲象北迁与气候持续干旱有关,干旱条件直接作为______(填“密度”或“非密度”)制约因素影响种群数量,可推断该气候主要影响了种群数量特征中_____的从而影响了当地亚洲象种群密度。
(2)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气候变化使某农牧交错区的草场逐步退化。人类开垦强度加大后,仅几年时间就出现了“飞鸟无栖树,黄沙遮日天”。与该地区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活动对演替的影响是改变了演替的_____(填“速度”、“方向”、“速度和方向”)
(3)近年来,保护区内的亚洲象渐渐从森林内转到森林边缘及农田进行活动和觅食,结合材料信息,从郁闭度的角度推测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4)为了更好地保护亚洲象,还需要了解其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们的_____(至少答2点)等。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1】千岛湖是1960年为建设水电站而筑坝蓄水形成的大型人工湖,人工湖构建以来气候变化相对稳定,1998、1999年发生大面积藻类水华。为探究这次水华爆发的原因,研究者分析并调查了影响藻类数量变动的主要环境因素,结果如下图。

(1)图1所示箭头所指方向________(能、不能)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鲢鱼、鳙鱼与浮游动物的关系是________
(2)藻类水华的发生通常被认为是N、P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水体富营养化后,水中含氧量降低,原因一是藻类大量增生,由于藻类的________,导致夜间水体中含氧量明显下降;另一原因是,藻类大量死亡,导致________(填“需氧型”、“厌氧型”)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使水体含氧量进一步减少。
(3)分析图2发现,“水体富营养化”学说不能很好解释1998、1999年千岛湖水华发生的原因,依据是________

(4)由表1、图1、2综合分析,湖中鲢鱼、鳙鱼主要捕食________,由于渔业的过度捕捞以及银鱼数量的增加可能会导致________,使藻类数量增加,最终导致了水华的发生。
(5)由于千岛湖是人工湖泊,发育时间较短,因此生态系统的________简单,稳定性较差。千岛湖水华现象警示我们,要降低人工湖泊水华发生的频率,可以采用________措施。
2017-06-16更新 | 201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2】太湖流域每年都会因N、P排放超标,出现严重的富营养化现象,对周围居民的生活和饮水安全造成影响。如图为科研人员通过对太湖某区域的生物组成及其食物关系调查,绘制的部分食物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所示的食物网中所有生物______(“能”或“不能”)构成一个群落,理由是______食物链乃至食物网能否形成取决于哪一项?______
A.可利用太阳能   B.初级消费者可同化的能量   C.总初级生产量   D.净初级生产量
(2)太湖中的鲢鱼主要生活在水体上层,蛴鱼、银鱼主要生活在水体中层和中下层,鲫鱼主要生活在水体底层,这样的群落结构在生态学上的意义是______
(3)当湖水出现富营养化时,通过投入生态浮床和种植挺水植物,能够一定程度抑制藻类等浮游植物生长,分析其原因是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4)研究者用血球计数板(1mm×1mm×0.1mm)对治理后的某单细胞中格(双线边)藻进行计数。在相同样点取多个湖水样品混合后,稀释100倍进行计数,结果如图所示。治理后该藻种群密度为______个/L。

(5)下表为太湖某区域生态系统的能量分析数据(单位:KJ.m-².a-¹),其中I—IV表示食物链中不同的营养级,能量X为用于生长发育的能量。则表中生物类群V和能量Y分别表示的是____________,最高营养级及其上一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保留两位小数)。
   
2023-12-07更新 | 165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3】如图1、图2为某生物兴趣小组在调查种群密度时所绘制的图形。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1代表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的一个样方(长、宽约为1 m),其中的一个圆点代表一株蒲公英,三角形代表其他植物,则该样方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为______。实际调查时,对处于样方界线上的蒲公英应如何计数?____________。为了________,往往需要取多个样方的种群密度平均值来代表整个地块的情况。请在图3方框内画出_______采用五点取样法调查时的样方位置。
(2)将酵母菌培养液稀释10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1 mm×1 mm×0.1 mm)计数,观察到的计数室中酵母菌分布如图2所示(黑点代表酵母菌),则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密度为_____ 个/mL。每次在用滴管从试管中取样前,需要将培养液_______
(3)若以黑线姬鼠为调查对象,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在调查过程中发现,黑线姬鼠的标记物有脱落的现象,则获得的种群密度估计值比实际值______(填“偏大”或“偏小”)。要使调查的结果与实际相符,理论上在调查期间必须满足的条件是______(填编号)。
①有较多的个体迁出调查区 ②有较多的个体迁入调查区 ③调查区内没有较多的个体出生 ④调查区内没有较多的个体死亡
(4)若年初时(3)中草原上黑线姬鼠有10 000只,年末时有11 000只,其中新出生的为2 000只,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__________,种群数量只增加了1 000只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
2020-03-07更新 | 11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