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遗传与进化 > 遗传的基本规律 > 基因的分离定律 > 分离定律综合问题分析(异常现象分析)
题型:非选择题-实验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3 题号:22866476
摩尔根选育出果蝇M-5品系并创立了基于该品系的突变检测技术,可通过观察F1和F2的性状及比例,检测出未知基因突变的类型。已知果蝇的棒眼(B)对圆眼(b)为显性、红眼(R)对杏红眼(r)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均位于X染色体上。基于M-5品系检测技术的应用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注:不考虑图中染色体间互换和已知性状相关基因的突变。
(1)选择F1的雌蝇与M-5雄蝇交配,F2中无野生型雄蝇且雌蝇:雄蝇=2:1。若XBrY、XbRY均为纯合子,则说明辐射诱变导致产生了____现象,F2雄蝇的表型为____。F2果蝇中,携带该突变基因果蝇的比例为____
(2)若F1的雌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互换,与M-5雄蝇交配后,则子代的雌蝇:雄蝇=____,原因是____
(3)尝试设计杂交方案,使得X染色体上的该突变能长期保留在雌蝇中:____
(4)研究发现,野生型果蝇幼虫基因lint发生甲基化会影响另一基因inr的表达,导致果蝇体型异常,相关数据如图2所示。

与突变引起的变异相比,基因甲基化的特点是____。基因lint的表达对基因inr的表达有____作用,若要使体型异常的果蝇恢复体长,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

相似题推荐

【推荐1】某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野生型个体的翅形和眼色分别为直翅和红眼,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研究人员通过诱变育种获得了紫红眼突变体和卷翅突变体昆虫。为研究该昆虫翅形和眼色的遗传方式,研究人员利用紫红眼突变体卷翅突变体和野生型昆虫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见下表。

杂交组合

P

F1

F2

紫红眼突变体、紫红眼突变体

直翅紫红眼

直翅紫红眼

紫红眼突变体、野生型

直翅红眼

直翅红眼∶直翅紫红眼=3∶1

卷翅突变体、卷翅突变体

卷翅红眼∶直翅红眼=2∶1

卷翅红眼∶直翅红眼=1∶1

卷翅突变体、野生型

卷翅红眼∶直翅红眼=1∶1

卷翅红眼∶直翅红眼=2∶3

注:表中F1为1对亲本的杂交后代,F2为F1全部个体随机交配的后代;假定每只昆虫的生殖力相同。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杂交组合丙的F1表型比例分析,卷翅基因除了控制翅形性状外,还具有纯合__________效应。
(2)若让杂交组合丙的F1和杂交组合丁的F1全部个体混合,让其自由交配,理论上其子代(F2)表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
(3)又从野生型(灰体红眼)中诱变育种获得隐性纯合的黑体突变体,已知灰体对黑体完全显性,灰体(黑体)和红眼(紫红眼)分别由常染色体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欲探究灰体(黑体)基因和红眼(紫红眼)基因的遗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现有3种纯合品系昆虫:黑体突变体、紫红眼突变体和野生型。请完善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分析讨论。
(说明:该昆虫雄性个体的同源染色体不会发生交换;每只昆虫的生殖力相同,且子代的存活率相同;实验的具体操作不作要求)
①实验思路:
第一步:选择__________进行杂交获得F1__________
第二步:观察记录表型及个数,并做统计分析。
②预测实验结果并分析讨论:
Ⅰ:若统计后的表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则灰体(黑体)基因和红眼(紫红眼)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Ⅱ:若统计后的表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则灰体(黑体)基因和红眼(紫红眼)基因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024-04-07更新 | 384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假设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A和a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Aa一种基因型。回答下列问题:
(1)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该果蝇种群中A基因数量:a基因数量为____。理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Aa和aa的数量比为_______
(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则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____。根据这一解释,第一代再随机交配,第二代中Aa和aa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应为____。第二代再随机交配,第三代中Aa和aa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应为____
2016-11-26更新 | 176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3】栽培水稻(二倍体)主要有亚洲栽培稻和非洲栽培稻两种类型,二者育性均正常,杂交可以产生具有杂种优势的后代,但远缘杂交带来的杂种不育现象,严重限制了杂种优势的利用。研究人员对杂种不育的相关基因进行了研究。
(1)亚洲栽培稻与非洲栽培稻进行杂交,得F1,F1自交得F2,观察每一代植株的花粉育性。亲本花粉育性正常,F1花粉一半不育,F2植株花粉可育与一半不育之比为1:1。请写出F1产生的雌配子种类数及比例___
(2)研究发现非洲栽培稻与花粉育性相关的基因G。
①将非洲栽培稻的一个G基因敲除(基因型记为Gg)并自交,后代中GG、Gg、gg的个体数之比为107:123:16。以上结果可知,Gg个体产生的不含___基因的花粉育性极低(不育)。
②Gg做母本与亚洲栽培稻杂交,F1的基因型有___种。
③观察发现gg个体花粉全可育。综合以上信息可知在花粉半不育性状产生中,G基因的作用是___
(3)Gg细胞中转入一个G基因,整合至染色体上,获得的转基因个体花粉育性有大幅度提高,则G基因被转入的位置及花粉可育的占比是:位置一及占比___;位置二及占比___
2024-05-11更新 | 20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