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遗传与进化 > 遗传的基本规律 >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应用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75 题号:22915014
某XY型性别决定的二倍体植物,其高秆与矮秆由等位基因B、b控制,红花和白花由等位基因D、d控制,两对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现有一个矮秆植株种群,其中雌株均为红花,该植株种群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F1的表型及比例如表所示(仅某一性状存在致死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高秆红花高秆白花矮秆红花矮秆白花
雌株6/421/4212/422/42
雄株5/422/4210/424/42
(1)B、b和D、d这两对等位基因符合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______。亲本雄性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矮秆植株种群杂交出现表中高秆矮秆特殊比例的原因是______
(2)若将F1中的白花雌株去除后,让剩余的植株自由交配,F2雌株中,高秆红花雌株所占比例为______。植株红花基因突变为白花基因属于______(填“显性”或“隐性”)突变。
(3)测序结果表明,突变基因b的mRNA编码氨基酸序列第373位碱基改变,由5′-CG-GAG-3′变为5′-CGCAG-3′,导致第______位氨基酸变为______(部分密码子及对应氨基酸:GAG谷氨酸;AGA精氨酸;GAC天冬氨酸;ACA苏氨酸;CAG谷氨酰胺)。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请回答下列有关水稻研究的问题:
(1)水稻是自花传粉植物,一般都是纯种。1963年,袁隆平院士在实验田中偶然间发现了一株穗大、籽粒饱满的稻株,结了十几个8寸多长的稻穗。第二年用这些稻穗的种子种出了1000多株水稻,植株高的高、矮的矮,参差不齐。袁隆平院士就此推测实验田中的这株“穗大、籽粒饱满”的野生稻是一株天然的_____
(2)用某纯合白颖稻壳品系与另一纯合黄颖稻壳品系进行杂交实验,F1全为黄颖,F1自交,F2中黄颖:白颖=9:7。科研人员将实验获得的F2中黄颖个体自交,则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白颖个体中杂合子自交,后代均未发生性状分离,原因是_____
(3)水稻的部分不育与可育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非糯性与糯性则是由位于6号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M/m控制的另一对相对性状。为探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学原理,科研人员进行了下列杂交实验。
实验一:粳稻品系甲(AAbb)与籼稻品系乙(aaBB)杂交,F1全部表现为部分不育;粳稻品系甲与广亲和品系丙(AABB)杂交,F1全部表现为可育,将可育型F1与籼稻品系乙杂交,后代表现为部分不育:可育=1:1。据上述杂交结果推测当水稻基因组成中存在_____基因时表现出部分不育。
实验二:

如上图所示,将非糯性粳稻品系丁与糯性广亲和水稻品系己杂交,F1与非糯性籼稻品系戊杂交获得F2,结果发现F2中MM:Mm=1:1,且基因型为MM的个体均表现为部分不育,基因型为Mm的个体均表现为可育。根据上图部分遗传图解分析F1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为_____
实验三:将品系戊与品系己杂交,F1再与品系丁杂交,所得F2中基因型为MM的个体均表现为部分不育,Mm的个体均表现为可育。试在下框内表示出F1中上述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
_____
2022-06-02更新 | 541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推荐2】玉米雌雄同株异花,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是遗传学中常用的实验材料。玉米高秆(A)对矮秆(a)为显性,种子颜色红色(B)对黄色(b)为显性,种子非甜(C)对甜(c)为显性。为探究控制这三对相对性状的三对等位基因是否独立遗传(已知当相关基因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时不发生交叉互换),设计实验如下:

根据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F1高秆红色非甜植株中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是_______,因而不能独立遗传。实验结果同时还表明_____基因纯合致死。
(2)如让F1的高秆红色非甜玉米自交,则F2中表现型为高秆红色非甜玉米的比例是______
(3)如从题中选取材料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最简单的方案是选_______自交,预期得到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
2021-06-24更新 | 112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推荐3】遗传学是一门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历程的学科,兴起于20世纪,发展异常迅速。假说一演绎、建立模型与类比推理等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请分析回答:
(1)孟德尔以黄色圆粒纯种豌豆和绿色皱粒纯种豌豆做亲本,分别设计了纯合亲本的杂交、F1的自交、F1的测交三组实验,按照假说-演绎法包括“分析现象——作出假设——演绎推理——实验检验——得出结论”,最后得出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中提出的解释实验现象的“假说”是________________。为验证假说,孟德尔设计测交实验。细胞遗传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孟德尔所说的“成对的遗传因子”位于________________上。
(2)利用类比推理,萨顿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提出该假说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科学家发现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及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请根据类比推理的方法推断出基因与DNA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3)摩尔根是最早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科学家,他提出合理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他还有哪些其他成就?举其中一个例子:_______________
(4)摩尔根用灰身长翅(BBVV)与黑身残翅(bbvv)的果蝇杂交,将F1中雌果蝇与黑身残翅雄果蝇进行测交,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却不为1:1:1:1,说明F1中雌果蝇产生了_______________种配子。
(5)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08-16更新 | 34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