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与环境 > 种群和群落 > 种群 > 种群的数量特征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88 题号:4139979
某弃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是J/hm2·a。

(1)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效率是______________
(2)在研究能量流动时,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在1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5只。该种群密度是________只/hm2。若标记的田鼠更容易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________
(3)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5%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4)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鼬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能够________________,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1】某大型水库由于大量流入含N、P元素的污染物,曾连续爆发“水华”。为防止水华,在控制上游污染源的同时,研究人员依据生态学原理尝试在水库中投放以藻类和浮游动物为食的鲢鱼和鳙鱼,对该水库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取得了明显效果。回答下列问题:
(1)将鲢鱼投入该水库后,其种群数量将呈_____增长,在调查鲢鱼的种群密度时,若第一次采用小网眼的渔网捕捞,第二次采用大网眼的渔网捕捞,则估算出的种群数量_____(填“大于”或“小于”或“接近”)实际种群数量。
(2)在投放鲢鱼和鳙鱼时,应调查投放区_____来确定鲢鱼和鳙鱼的投放量。为了保持良好的水质同时又增加渔业产量,还可种植一些能_____的植物,适时捕捞鲢鱼和鳙鱼的_____,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实现_____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3)在调查生物量时,研究者发现,在温度较高的环境条件下,该生态系统中浮游生物的生物量会比正常温度条件下偏低,其原因可能是_____
2021-12-31更新 | 273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2】某研究所对一逐渐退化的草场进行调查,发现草场退化原因主要有:一是一种名为大沙鼠的草原鼠入侵了草原,并己成灾:二是牧民为快速致致富,其放牧量超载。回答下列问题:
(1)为确定合理的放牧量,该研究所采用样方法对某种优质牧草进行种群密度调查,为减小调查的误差应注意_____、样方大小适宜和取足够多的样方。
(2)为了有效灭鼠,该研究所对该鼠群进行了长期的追踪调查,结果如下图实线所示。

①图中AE走势的曲线表示在_____条件下大沙鼠种群的增长曲线。如果大沙鼠迁入时的种群数量为a,而且每繁殖一代种群数量比原来增加m倍,则在此条件下繁殖n次以后,种群数量为_____
②图中BD段走势不同于BE段走势的原因是_____
③大沙鼠迁入该草琢后出生率大于死亡串对应的时间段是图中_____
(3)为了防治大沙鼠的危害,提高草原上牛、羊等的牲畜产品的产量,该研究所通过引入鼠的天敌来降低该鼠群的K值。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该措施的实践意义是_____
2016-11-26更新 | 285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3】海岸生态护坡技术是人工在沿海边处构筑的迎潮坡,其迎潮坡由潮间带、潮上带和堤顶构成,在潮间带、潮上带和堤顶上种植不同植物,可有效抵御海潮的冲刷力。请回答:

害虫

害虫天敌

昆虫种类

蚜虫

螨虫

瓢虫

食蚜蝽

昆虫密度

39.3

0.34

0.29

0.33


(1)运用生态护坡技术后,该海岸的群落演替类型为________演替,与自然条件下群落演替相比,该群落的建立改变了演替的______________
(2)随着群落的演替,该海岸各种群的种群数量一般呈__________型增长。
(3)研究人员调查护坡堤蚜虫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填“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理由是活动范围_______(填“小”或“大”)、活动能力_______________(填“强”或“弱”)。
(4)表中蚜虫和瓢虫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填“捕食”或“寄生”);运用生态护坡技术后,生物种类与数量都有了比较大的提升,从而使得该生态系统的______(填“抵抗力”或“恢复力”)稳定性能力增强。
2020-07-29更新 | 7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