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分子与细胞 > 细胞的代谢 > 光合作用 >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 光反应、暗(碳)反应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66 题号:6225924
图1表示水仙花叶片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图2表示在不同温度下C02浓度对水仙花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光照强度超过Ⅳ后叶片的光合速率不再增加,此时限制水仙花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若图示是最适温度下的曲线,现将温度提高5℃(不考虑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则Ⅱ点将向_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图中Ⅲ点对应光照强度下,叶肉细胞中O2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
(2)图2中,增加C02浓度后,一定范围内25℃比18℃条件下净光合速率提高效果更明显,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当C02浓度在200μ/mol•mol—1以下时,30℃条件下植物净光合速率却低于25℃和18℃,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生菜是目前产量最大的人工种植蔬菜之一。为提高经济效益,研究员探究了光质、胞间CO2浓度和温度对生菜品质的影响。图 1 为生菜叶肉细胞光合作用部分过程的示意图。其中,PSI、PSII 和PQ与电子传递等有关;字母A~F表示物质;I、II、III 表示反应场所。
   
(1)图1为生菜叶肉细胞光合作用的______(光反应/碳反应)过程。
(2)图1中吸收和转换光能的场所是______(I/II/III);叶绿体内能量转换的部分路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编号排序)
①电能②光能③NADP+④NADPH⑤三碳糖⑥三碳化合物
(3)据图1及已学知识判断,生菜叶肉细胞内H+浓度较高的场所是______(I/III),其主要原因是______。(编号选填)
①A光解产生H+②PQ将I中的H+泵入III③D分解为C和H+④ H+穿过ATP合酶到达I
实验1:探究不同光质对I、II、III 三种生菜生长状况的影响。不同光质处理下,叶绿素总量、壮苗指数与对照组的比值,如图2所示。
   
(4)为提高经济效益,图中生菜品种与光质的最佳组合是(       
A.品种I 红:蓝=2:1B.品种 II 红:蓝=1:1
C.品种 I 红:蓝=1:2D.品种II 红:蓝=1:2

实验2: 探究不同时段内胞间CO2浓度(Ci)与生菜叶片净光合速率(Pn)的变化,实 验结果如图3所示。

(5)据图3分析,生菜叶片在不同时段内Ci与Pn 发生变化的原因及因果关系,并对下方“时段”“原因”“因果关系”三者的对应关系连线_______

时段 原因 因果关系
9:00-11:00 气孔导度增大,CO2供应量增加 Pn导致Ci变化
11:00-13:00为降低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减少,CO2供应量减少
13:00-15:00光照增强诱导叶肉细胞活性增强,净光合速率增加
15:00-17:00光照减弱诱导叶肉细胞活性减弱,净光合速率减小Ci导致Pn变化

实验3:探究高温对生菜植株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4所示。
   
(6)为测得图4所示的实验结果,下列实验步骤需要保持一致的有______。
A.植物生长时的光照强度B.提取色素时加入的提取液体积
C.选取的叶片在植物上的位置D.用于提取和分离色素的叶片质量
(7)据图4分析,高温处理使叶绿体色素的种类______(不变/增多/减少),叶绿素含量______(不变/增多/减少)。据此推测,若在持续高温的环境下,植物对光能的捕获与能量转换能力会______(不变/增强/减弱)。
(8)为进一步探究温度对生菜根部吸收矿质元素的影响,小贾同学制作了水培装置,并思考以下问题:
①该实验需要设置的自变量是_______;需要控制的无关变量是_______
a光照强度b水培溶液的温度b室内温度d植物的生长状况
②生菜水培溶液应选择_______(缺少某种矿质元素/矿质元素齐全)的溶液。
③检测该实验因变量的合理做法是_______
A.随机测定各组生菜植株的净光合速率
B.随机测定各组生菜植株中矿质元素的含量
C.分别测定各组长势最好的生菜植株的净光合速率
D.分别测定各组长势最好的生菜植株中矿质元素的含量
(9)研究发现,持续高温下生菜叶片中叶绿体膜损伤严重,类囊体松散,线粒体结构无明显变化。试分析在持续高温影响下,生菜植株是否仍能获取ATP_______?并阐述论证过程_________
2023-09-25更新 | 342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我国茶产业历史悠久,“中国茶”名扬海外。茶树生长受诸多因素影响,遮光是一种提高茶树品质的方法。为研究遮光对茶树品质的影响,研究者分别用黑色遮阳网(AN)、蓝色遮阳网(BN)和红色遮阳网(RN)遮盖茶树,并于第20天采集茶树叶片,测定其相关蛋白质的含量,如图所示。其中,CK表示不遮光处理。

(1)据图推测,下列反应可能与捕光复合物有关的是___。
A.光能的捕获与转换B.水的光解C.储能化合物的消耗D.高能化合物的形成
(2)上图结构I中的能量载体分子有___。(用下列编号选填)
a.ATP     b.NADH     c.NADPH     d.Pi
(3)下列a~f表示茶树叶肉细胞内的部分物质变化。据上图判断,蓝光对吲哚乙酸生物合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光合作用的___反应阶段,该阶段主要的物质变化是___(用下列编号选填)
①ADP+Pi→ATP                           
②NAD+H+e→NADH
③ATP→ADP+Pi                           
④NADPH→NADP+H+e
⑤H2O→O2+H+e                    
⑥CO2+五碳糖→三碳化合物→三碳糖和五碳糖
(4)使用蓝色遮阳网可提高茶树品质,但也存在减产风险。因使用蓝色遮阳网虽可以提高蛋白质的含量,但是遮阴会使___下降,造成产量下降。
(5)茶园间作(相间种植2种或以上植物)也是提高茶树品质的一种方法,不但有利于提高净光合速率(Pn),还有利于改善土壤环境。宋代《北苑别录》记载;“茶园内为桐木则留焉。桐木之性与茶相宜,茶至夏而畏日,桐木至春而渐茂..…”.种植桐木后,茶树Pn的变化趋势与下图曲线最吻合的是________。(用下列编号选填)

a.晴天 b.阴天 c.多云天
(6)土壤中的“氨”俗称茶树的生命元素。在缺氮土壤中,茶树细胞内物质含量不直接受影响的是___。(用下列编号选填)
a.氨基酸 b.淀粉 c.核酸 d.脂肪酸
(7)有机质包括土壤微生物、土壤动物及其分泌物,以及植物残体和植物分泌物,其含量与土壤酸性呈负相关;茶叶中茶多酚在茶汤中主要呈现苦味,而氨基酸影响茶汤的鲜味,茶叶“酚氨比”与茶汤鲜爽度呈负相关。在不影响茶叶鲜爽度的前提下,选出下表中生态茶园的最佳种植方案___。(用下列编号选填)
方案编号种植植物的类型茶多酚(mg/g)氨基酸(mg/g)土壤含氮量(mg/g)有机质含量(mg/g)
仅种茶树(对照)284.50a26.60a0.40a20a
茶树与金盏菊间作254.00b26.30a0.38a32b
茶树与白三叶间作280.02b32.35b0.35b32b
茶树与金花菜间作223.50b27.25b0.31b25b

数据均为多次实验的平均值;数字后小写字母与对照组不同表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2023-01-16更新 | 556次组卷
非选择题 | 较难 (0.4)
【推荐3】在适宜的CO2浓度和温度条件下,测定植物甲和植物乙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速率,结果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在夏季阴雨绵绵的环境中,生长受影响较大的植物是_____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
(2)当光照强度为P时,植物甲的总光合速率_____________ (填“小于”、“等于”或“大于”)植物乙的总光合速率,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植物甲、乙分别是大豆和玉米,农业生产中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可以采用套种的方法(即两种或多种农作物间行种植)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从群落结构分析,这两种植物套种能提高产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05-11更新 | 24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