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与环境 > 种群和群落 > 种群 > 种群的数量特征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题型:非选择题-实验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8 题号:8193158
西南大学鱼类实验室某个养殖基地是个相对稳定的人工生态系统,其中仅存在以以下三种生物构成的一条食物链,且能量流动关系如下图,图中a、b、c、d均表示同化量。据图回答问题:

(1)甲种鱼的种群密度指的是_______,调查该密度最适当的方法是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
(2)甲种鱼和乙种鱼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用图中的字母表示),乙种鱼的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将会被_______利用。
(3)人工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稳定性相对较差,请提出一条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建议______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推荐1】白冠长尾雉是我国特有的森林鸟类,曾经在大别山区分布较多,但由于栖息地丧失或碎片化等原因,其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科研人员采用样线法调查白冠长尾雉的种群密度,调查时以一定的速度步行观察,借助望远镜记录样线两侧各50米内看到的白冠长尾雉的数量,在调查区域的不同地点多次重复,最后对调查数据求取平均值。回答下列问题。
(1)若调查人员在大别山区随机选取了三条样线,长度都为2千米,记录数据分别为6只、8只、13只,那么该区域白冠长尾雉的种群密度约为____只/km2
(2)为了确保调查结果的可靠性,用样线法调查白冠长尾雉的种群密度需要满足的条件有____(填序号)。
①调查过程不干扰白冠长尾雉的活动;②样线区白冠长尾雉能被及时发现;③白冠长尾雉个体到样线的距离被准确测定;④幼年白冠长尾雉的数量不需要记录;⑤迎面而来的需要记录,身后飞来的不需记录;⑥样线调查时应选择视野开阔区域。
(3)不同季节,用样线法调查白冠长尾雉的种群密度会有一定的差异,影响白冠长尾雉种群数量变化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有____(至少答出两点)等,且这些因素的影响往往是____性的。
(4)栖息地碎片化易导致白冠长尾雉的遗传多样性下降,主要原因是____
2024-04-24更新 | 182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稻田养鱼是以水稻为主,兼顾养鱼。这一指导思想是根据稻鱼共生理论,利用人工新建的稻鱼共生关系,将原有的稻田生态向更加有利的方向转化,达到水稻增产、鱼丰收的目的。
(1)该稻田养鱼生态系统的基石是______
(2)稻飞虱以刺吸植物汁液危害水稻,福寿螺啃食水稻茎叶。稻飞虱与水稻的种间关系为______,调查福寿螺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______
(3)稻田养鱼以饲养草鱼为主,草鱼在幼鱼阶段,主要取食小型浮游动物和昆虫幼虫,体长10cm后,主要以某些高等水生植物为主,稻田中常见的杂草,多数是其天然饵料,从种间关系角度分析,稻田养鱼可以使水稻增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草鱼摄入食物中的能量一部分以呼吸热能散失、一部分______、其他能量进入粪便。鱼粪便经分解者分解成无机物后能被水稻吸收,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功能。
2020-09-27更新 | 99次组卷
非选择题-实验题 | 适中 (0.65)
【推荐3】栗斑腹鹀是一种世界性濒危鸟类,多栖息于有矮树的山坡草地等中,主食植物种子,夏季也吃小型昆虫。某地区由于修建车道、开垦耕地、火烧等原因导致栗斑腹鹀种群生境破碎化(如右图)。为研究生境破碎化后斑块面积及周边环境对栗斑腹鹀种群密度的影响,科研人员调查了该地区食物资源相似的4个斑块,结果如下表。分析回答
斑块1斑块2斑块3斑块4
面积/Km20.381.20.21.25
栗斑腹鹀106233



(1)栗斑腹鹀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成分),其采食同化的碳元素,除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到无机环境中外,还可流向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表中数据,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画出各斑块中栗斑腹鹀种群密度柱状图。__________
(3)生境破碎化后4个斑块中的栗斑腹鹀种群是否存在地理隔离?理由是____________
(4)根据本实验结果.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
2016-11-26更新 | 13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