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遗传与进化 > 遗传的分子基础 >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 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657 题号:8968354
以一个有正常叶舌的小麦纯系种子为材料,进行辐射处理。处理后将种子单独隔离种植,发现其中有两株(甲、乙)的后代分离出无叶舌突变株,且正常株与突变株的分离比例均接近3∶1,这些叶舌突变型都能真实遗传。请回答:
(1)辐射处理正常叶舌的小麦纯系种子,其后代分离出无叶舌突变株,该育种方式是____________。该过程需要用到大量的种子,其原因是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和低频性。甲和乙的后代均出现3∶1的分离比,表明辐射处理最可能导致甲、乙中各有_______(填“一”“二”或“多”)个基因发生突变。
(2)无叶舌突变基因在表达时,与基因启动部位结合的酶是______________。如图是正常叶舌基因中的部分碱基序列,其编码的蛋白质中部分氨基酸序列为“……甲硫氨酸—丝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酪氨酸……”(甲硫氨酸的密码子是AUG,丝氨酸的密码子是UCU、UCC、UCA、UCG,酪氨酸的密码子是UAC、UAU,终止密码子是UAA、UAG、UGA)。研究发现,某突变株的形成是由于该片段方框2处的C∥G替换成了A∥T,结果导致基因表达时________

(3)将甲株的后代种植在一起,让其随机传粉,只收获正常株上所结的种子,若每株的授粉率和结籽率相同,则其中无叶舌突变类型的比例为___________
(4)现要研究甲、乙两株叶舌突变是发生在一对基因上,还是分别发生在独立遗传的两对基因上,可选甲、乙后代的无叶舌突变株进行单株杂交,统计F1的表现型及比例进行判断:①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甲乙两株叶舌突变是发生在一对基因上;②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甲乙两株叶舌突变是发生在两对基因上。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推荐1】某家系中遗传有某种人类皮肤病,该病是由隐性突变引起的单基因遗传病。该皮肤病患者中约有65%是由控制OCLN蛋白(维持上皮细胞胞间黏性的闭合蛋白)的基因编码区第724位碱基发生改变引起, 35%是由OCLN蛋白基因编码区的其他碱基位点改变引起。研究者设计了两种杂交探针(能和特定核酸序列杂交的DNA片段) :探针1和2分别能与第724位碱基正常的OCLN蛋白基因和第724位碱基异常的OCLN蛋白基因结合。利用两种探针对该家系各成员的基因组进行分子杂交,结果如图。

(1)这种人类皮肤病的出现体现了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途径是_____________(填“①”或“②”)。
①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
②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进而控制代谢来控制生物的性状
对该病检测和预防的有效手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Ⅱ-5的OCLN蛋白基因进行测序,结果表明其OCLN蛋白基因编码区的突变区域对应非模板链为5'-AAGAG-3',而正常OCLN蛋白基因编码区的相应位点非模板链为5'-AACAG-3'。从多肽链的角度分析,Ⅱ-5患该种人类皮肤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分密码子及对应的氨基酸:AAG赖氨酸;AGA精氨酸;GAG谷氨酸;AAC天冬氨酸;ACA苏氨酸; CAG谷氨酰胺)
(3)Ⅰ-4的OCLN蛋白基因编码区第724位碱基是否发生改变?___________(填“是”或“否”);若Ⅱ-7表型正常,用这两种探针检测出两条带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用这两种探针检测Ⅲ-8出现的条带数为___________
(4)若要调查该皮肤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应遵循___________原则。已知该皮肤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Ⅲ-8为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则Ⅲ-8与人群中某皮肤和色觉均表型正常的男性婚配,后代皮肤和色觉表型均正常的概率为____________
2023-11-22更新 | 78次组卷
非选择题-实验题 | 较难 (0.4)
【推荐2】小鼠的毛色有agouti色、黑色、白色、黄色等几种类型,科研人员对小鼠毛色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相关研究。
(1)实验用黑色品系小鼠与agouti色系小鼠杂交,F1代均为agouti色,F2代结果见下表。

杂交组合

agouti色

黑色

组合一

agouti色♂×黑色♀

168

58

组合二

黑色♂×agouti色♀

152

49


据此推断控制小鼠毛色的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若用A和a表示控制毛色形成的相关基因,F2代agouti色小鼠的基因型为________
(2)小鼠的毛色主要由毛囊黑素细胞合成的黑色素种类所决定,其分子机制如下图所示。
             
① 已知A基因表达结构正常的ASP,a基因表达结构异常的ASP。由图可知,Mc1R为MSH和结构正常ASP的________,且当MSH和ASP共存时,Mc1R优先与________结合。据此分析黑毛小鼠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
②下表为agouti毛色小鼠的A基因在毛发生长不同时间的表达情况,请在图示相应位置标出毛色。agouti毛色形成机理说明:A基因并不直接控制agouti毛色形成,其产物ASP作为一种________分子起作用。

毛发生长时间

A基因表达情况

1-3天

不表达

4-6天

表达

6天以后

停止表达



③ A基因可以突变成显性黄色基因(Avy),使小鼠每根毛全为黄色,说明Avy基因和A基因在表达上的差异是:________
(3)小鼠毛色的形成还与控制色素合成的B基因有关,b基因不合成色素,成为白鼠。即A基因的显性作用是建立在小鼠毛囊黑素细胞能够产生色素的基础上,推测组合一中父本和母本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
(4)给怀孕母鼠食物中添加叶酸、胆碱等富含甲基的添加剂,出生的Avya 小鼠也会出现agouti毛色,此现象说明:________
2019-11-19更新 | 304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推荐3】蜜蜂为社会性昆虫,由蜂王(2n=32)、雄蜂(n=16)、工蜂(2n=32)等个体组成。蜂群中的蜂王(雌蜂可育)与工蜂(雌蜂不育)均由受精卵发育而来,雄蜂(可育)由未受精的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雄蜂产生精子的过程中会进行特殊的“假减数分裂”,其过程如下图所示,其中①~⑤代表过程,a~e代表细胞。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决定蜜蜂性别的是细胞中的__________ ,工蜂体细胞细胞周期中中心体的倍增发生在__________
(2)①过程中,细胞内形成四分体个数为__________ ,a细胞与正常蜂王的初级卵母细胞相比较,a细胞中不会发生__________ ,与峰王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相比,a细胞不会发生__________
(3)蜜蜂正常眼与白眼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A、a)。一只白眼的雄蜂与正常眼色蜂王杂交部分卵细胞发生受精,获得F1蜜蜂。F1中雄蜂全是正常眼,工蜂全是白眼。则__________ 性状受隐性基因控制,蜂王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
(4)蜜蜂在幼虫时期持续食用蜂王浆则发育为蜂王,而以花粉、花蜜为食的幼虫则发育成工蜂,幼虫发育成蜂王的机理如图所示。Dnmt3 蛋白是Dnmt3 基因表达的一种 DNA 甲基化转移酶,能使DNA某些区域添加甲基基团。

①DNA的甲基化会影响基因表达,这是因为甲基化后会影响_________ 酶与该部位结合,从而影响了基因表达过程中的_________ 过程。这种现象被称为_________ 遗传。
②Dnmt3 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方式,说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_________ 的合成,影响生物的性状。
③如果通过技术手段敲除蜂王受精卵中的Dnmt3基因,该受精卵发育成的幼虫食用花粉、花蜜,最终会发育成_________
2024-03-30更新 | 31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