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分子与细胞 > 细胞的代谢 > 细胞呼吸 > 细胞呼吸的方式及过程 > 有氧呼吸过程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75 题号:9435353
生物体内葡萄糖分解代谢过程的图解如下: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A是_____________,其产生的部位是_________
(2)反应①②③④中,必须在有氧条件下进行的是______,可在人体细胞中进行的是_____
(3)粮食储藏过程中有时会发生粮堆湿度增大现象,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写出与此有关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利用酵母菌酿酒,无氧条件下,在酵母菌体内进行的是图中________过程。
(5)细胞呼吸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转变为热能而散失,另一部分储存在______中,用于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
(6)酵母菌在有氧条件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为了检测酵母菌在无氧呼吸过程中是否有酒精生成,可用橙色的____________溶液,在酸性条件下检测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物,若变为____________色,则证明有酒精生成。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1】图甲是水稻叶肉细胞质代谢过程的示意图,①~④表示相关的生理过程。图乙是将玉米的PEPC酶(与CO2的固定有关)基因与PPDK酶(催化CO2初级受体——PEP的生成)基因导入水稻后,在某一温度下测得的光照强度对转双基因水稻和原种水稻的净光合速率的影响曲线,图丙是在光照强度为10(×102·Lux)下测得的温度对上述两种水稻净光合速率的影响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①过程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具体部位);③过程所产生的[H]是指________,①、②、④过程中需要消耗ATP的是过程________
(2)图乙中A点以后限制原种水稻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为____________________;依据图丙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图乙和图丙可知,图乙是在________℃下测得的结果。
(3)根据乙、丙两图推测,转双基因水稻与原种水稻相比,前者更适宜栽种在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中。经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大于10(×102·Lux)光照强度下,两种水稻的气孔导度开始下降(注: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放程度越高),但转双基因水稻的净光合速率却明显增加,据此推测净光合速率增加不是通过气孔导度增加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的。
2023-04-15更新 | 84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哈密瓜生产于新疆的哈密地区。在哈密地区农作物的生长季节里,雨量适宜、阳光充沛、昼夜温差大,当地盛产的哈密瓜特别甜。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生长情况下,哈密瓜植物叶肉细胞中消耗NADH的场所______________,该物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结线虫病是哈密瓜植株常见病症,其根系各部位产生不规则瘤状物,会出现根变黑腐烂,严重时可导致植株死亡,请简要分析植株染病后死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哈密瓜幼苗叶片会出现黄化病症,有人认为是土壤中缺镁引起的,有人认为是土壤中缺钾引起的。请设计实验探究以上猜想哪个正确,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材料:长势相同的哈密瓜幼苗若干,适宜浓度的完全培养液、缺镁培养液、缺钾培养液)
2020-03-25更新 | 211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3】线粒体为真核细胞的“动力工厂”,而辅酶I(NAD+)是其非常重要的部件。辅酶I的合成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因其带高度的负电荷,故无法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线粒体内膜,只能借助特殊的转运蛋白。但是一直没有在动物细胞线粒体内膜上找到相应的转运蛋白。最新的研究发现一个MCART1基因与此有关。通过定点诱变技术确定了MCART1基因在动物细胞中的功能。结果发现这些细胞表现出耗氧量和ATP产量的变化。最终确定MCART1就是NAD+的转运蛋白。回答下列问题:


(1)NAD+中含有的糖是_______。辅酶I的元素组成与MCART1最大的区别是____________
(2)呼吸作用中NAD+最有可能参与_______________的形成。在线粒中NAD+最终发生作用的场所是____________
(3)参与MCART1形成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推测MCART1极可能是一种_______(填覆盖或贯穿)线粒体膜的蛋白质。
(4)应用定点诱变技术可以引起ATP产生量和线粒体的耗氧量_____________,从而说明研究方法是有效的。如果从NAD+含量分析,当出现_______________现象时,证明蛋白质MCART1与NAD+转运有关。
2021-06-01更新 | 34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