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文化与生活 > 文化与社会 > 文化的特点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3 题号:10340498
犹太人被誉为世界上最爱读书的民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项统计显示,作为世界上唯一以犹太人为主体民族的国家,以色列人均年读书64本,居世界第一。或许这就是以色列这个只有800多万人口的小国何以在60多年时间里成为一个创新大国的“密钥”。这表明(          )
①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先进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②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③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①2017年4月22日,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顺利完成交会对接
②2017年11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
③2017年淘宝商家积极备战即将到来的双十一购物节
④2016年10月19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在北京举行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18-04-05更新 | 117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宁夏西海固山连着山,十年九旱,曾是脱贫攻坚主战场,在这里,却诞生了中国首个“文学之乡”、中国首个县级文学馆,走出了茅盾文学奖提名、鲁迅文学奖等知名文学奖项获得者。在往昔的艰苦岁月里,文学为西海固人点亮一盏心灯,其笔下的文字不乏光明与温度。西海固文学的繁荣,印证了“文章憎命达”和“诗穷而后工”。材料表明(     
A.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B.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C.文化是在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孕育和创造的
D.反映时代风貌的文化作品具有恒久的魅力
2023-03-10更新 | 381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论语》认为祭日的意义是:敬畏死者、追念先贤,在定期举行的祭礼和追思中,使社会风俗和道德渐渐笃厚起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主题:勿忘国耻,圆梦中华。因此,从“12·13”庄严的公祭仪式中,我们理当看到的是(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②公祭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主要标志
③文化是人创造的,文化又影响着人
④公祭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
2017-02-08更新 | 7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