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题型: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6 题号:1131646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催生了短视频、直播业等的发展,捧红了各类网红。而这众多达人中,李子柒算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在她的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在美丽如画的中国乡村里,她用舒缓的述说告诉你如何用传统手工技艺制作节日美食;可以看到她在古朴宁静的田园中,娓娓道来时令节气的前世今生;可以看到她在细致耐心地讲解中,展现中国木活字印刷术、中国古法墨和蜀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作工艺……她的视频让人觉得很真实,她很多干农活的把式,一看就不是演的;她的手远看很细腻,拉近了看很粗糙。她把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文化和工艺借助于现代视频制作技术与社交媒体呈现出来,不仅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一系列的创新,更具有打动人心、引起情感共鸣的力量,比如对大自然的向往、对天然美食的青睐、对日常生活的热爱、对祖孙亲情的动容等等,光影之间,流动着烟火气和田园气息,成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一个窗口。截至2019年12月12日,李子柒在境外最大的视频共享网站YouTube上的粉丝量达到749万,有着比肩世界知名新闻广播机构BBC(561万)、CNN(796万)以及FOX(386万)在该平台的粉丝体量,其感染力之强可见一斑。央视评李子柒:“没有一个字夸中国好,但讲好了中国故事。”

材料二   作为这样一位顶级流量的网红,自然非议也是非常多的。有不少网友爆料李子柒以前从事过酒吧歌手的职业,这与她邻居妹妹、仙气十足的样子反差过大。2019年12月5日,一篇《李子柒怎么就不是文化输出了?》的原创文章,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文章用李子柒735万的粉丝量与美国最具有影响力的媒体792万的粉丝量进行比较,并引述大量外国网友的评论,由此得出李子柒是文化输出这样一个结论。


(1)“李子柒现象”表明,传统文化的传承只有“活起来”,才能真正实现“火起来”。结合材料一并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加以分析说明。
(2)结合材料,请你对李子柒的网络视频遭到网友的质疑和非议这一事件,写出两点看法。
19-20高一下·湖北武汉·期末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传承历史与开创未来的伟大倡议。“一带一路”建设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其中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和人文基础,是最基础、最坚实、最持久的互联互通。“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在目标、理念、情感和文明方面的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和相互认同。

做到“民心相通”并非易事,“一带一路”涉及几十个国家、数十亿人口,有四种大型文明和上百种语言。不同国家、不同族群的社会发展水平、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习俗千差万别。差别往往意味着矛盾和冲突,任何一项国际事务的开展都不可能畅通无阻,总会遇到各种各位的挑战。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海外媒体不断制造出中国威胁论、文明冲突论、中国模式输出论、经济帝国主义论、朝贡体系复活论等带有偏见性的论调,影响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人民的民心相通。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谈谈我国应该如何促进与“一带一路”沿线人民的“民心相通”。
2021-08-19更新 | 75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推荐2】人类向何处去?这一宇宙之问,成为世界各国必须共同应对的深刻命题。

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提出“文明冲突论”,认为冷战后世界冲突源于文明冲突,而文明冲突的根源在于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进入21世纪,中国共产党着眼人类发展和世界前途,主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不同文明间求同存异、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努力做到各种文明和谐共生。

然而,由于受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等因素的影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面临停摆威胁。对此,中国彰显出应有的智慧和担当:实施“一带一路”战略、设立海南自贸区、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颁布外商投资法,将为世界经济发展释放“红利’。

但见时光流似箭,岂知天道曲如弓。人类文明进步历程从来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而是在同困难的不断斗争中砥砺前行。中国将与世界同舟共济、携手向前,以“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顺风车’”的开放姿态,让发展成果和改革红利惠及全球,在世界范围内激发“最大公约数”。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对于中国方案能否破解“文明冲突”,学者们的观点仍存分歧。请给出你的立场并用“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知识加以佐证。
(2)运用“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知识,分析中国会为世界经济发展释放哪些“红利”?
(3)某校将开展以“让世界同呼吸、共命运”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你就“如何在世界范围内激发‘最大公约数’”拟一份演讲稿。
要求:①观点明确,紧扣主题,理由充分,合乎逻辑。
②综合运用《政治生活》和《生活与哲学》知识加以阐述。
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250字左右。
2019-05-22更新 | 162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今年春节前后,央视著名主持人董卿担纲的《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成为文化类综艺节目爆款,和《百家讲坛》、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等文化盛宴,被誉为“综艺文化清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取营养,涵养心灵。借古诗词学霸爆红的契机,教育人士期待能在全社会的努力下,改变古诗词整体教育氛围——未来能减少孩子“苦恼”背书,而是能够惬意感受和品味古诗词之美。当喧嚣的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有了一次玖美丽的“邂逅”,中华文化基因逐渐苏醒,这危机中的微熹,则弥足珍贵。

材料二 《朗读者》第一期压轴出场的是96岁高龄的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他在国内外出版译著包括《诗经》《楚辞》《李白诗选》《西厢记》《红与黑》《包法利夫人》《追忆似水年华》等六十本,是有史以来将中国历代诗词译成英、法韵文的唯—专家。2014年8月2日许渊冲获得国际翻译家联盟(国际译联)2014“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成为该奖项自1999年设立以来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许老先生尽毕生之力所做的,就是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之美,似无止境。对于未来的时间,他是这样设计的:两个多月翻译一本,计划有生之年完成《莎士比全集》。


(1)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知识,说明中外名著为什么可以互译共存。
(2)材料中“当喧嚣的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次美丽的‘邂逅’,中华文化基因逐渐苏醒”,请你就激发公众读书之热情,邂逅传统文化之美好拟两条宣传语,要球主题鲜明,朗朗上口,言简意赅。
2020-03-15更新 | 4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