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寻觅社会的真谛 > 社会历史的本质 >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题型: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8 题号:1199980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作为千千万万奋斗在各行各业劳动群众中的杰出代表,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以实际行动展现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诠释了中国人民具有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为全国各族人民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新形势下,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继续学先进赶先进,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格鞭策自己,焕发劳动热情,厚植工匠文化,恪守职业道德,将辛勤劳动作为自觉行为。


(1)运用人的价值的知识,思考什么是真正有价值的人生。
(2)新形势下,我们如何学先进赶先进,用劳模精神鞭策自己,创造和实现有价值人生。
(3)请以“焕发劳动热情,弘扬劳动精神”为题,撰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紧扣主题,观点明确,合乎逻辑。规范使用学科术语,字数在200字左右。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图表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78〜2015国内生产总值与城乡低收入家庭可支配收入统计

1978年2000年2010年2013年2014年2015年
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
3678.7100280.1401513588018.8643974685505.8
城镇低收入户
可支配收入(元)
/31327605.29895.511219.312230.9
农村低收入户
可支配收入(元)
/80218692877.92768.13083.6

1978〜2015农村贫困人口和贫困发生率


注:数据来源于《2016中国统计年鉴》,参照“2010中国贫困标准”进行统计。

材料二随着中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中国的反贫困战役一直在“攻坚”:从“救济式扶贫”到“开发式扶贫”,从“区域性扶贫”到“瞄准贫困县”“整村推进”,再到今天的“精准扶贫”,中国的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绩。但越往后脱贫难度越大,因为剩下的大都是条件较差、基础较弱、贫困程度较深的地区和群众。

吹响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进军号。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庄严承诺要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切实做到“六个精准”——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帮助贫困群众建立依靠自身努力、政策、长处以弥补贫困带来的劣势的信心,用教育阻止贫困的代际传递,鼓励群众积极参与脱贫。



(1)分析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并结合《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如何提高农村贫困人口收入。
(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相关知识,分析党为什么要吹响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进军号。
2018-12-18更新 | 56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单元,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把传统家庭美德的“老理儿”发扬好,方能“理”至而“脉”顺,从厚重文化底蕴中生长出现代家庭文明。国家与家庭同声相应,建设家庭文明新风尚,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需要人民共同参与。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重要指示精神,深化家庭文明建设,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积极性,中央文明委以爱国守法、遵德守礼、平等和谐、敬业诚信、家教良好、家风淳朴、绿色节俭、热心公益为标准,开展了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评选表彰活动,从全国范围评选了300户文明家庭。
2016年12月13日,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在京举行。习近平强调,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要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起航的地方;要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家庭文明建设,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1)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分析国家大力推进家庭文明建设的理由。
(2)请你为所在社区开展家庭文明建设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并说明其辩证法依据。
2018-02-23更新 | 93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近年来,水资源利用中的民生问题引起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为此,我国政府加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法》,规范取水许可管理,完善水资源综合规划,深化水价改革,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推动了饮水安全、节水改造等民生水利工程建设。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加以分析
2016-11-26更新 | 71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