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 弘扬民族精神的时代意义
题型: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25 题号:128133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0年11月24日,国家以最高规格表彰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胸佩金色的奖章、身穿朴实的工装……1689名全国劳动模范和804名全国先进工作者齐聚人民大会堂,接受党和国家对于劳动者的最高礼赞。“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习近平总书记为劳模深情“点赞”,他要求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并指出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这必将激励广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在各自岗位上拼搏奋斗,用干劲、闯劲、钻劲鼓舞更多的人,让勤奋做事、勤勉为人、勤劳致富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激励广大劳动群众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面向未来,无论时代条件如何变化,我们始终都要始终重视发挥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主力军作用,使之成为党执政的坚实依靠力量;要努力建设高素质劳动大军,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产业工人队伍,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汇聚强大正能量。

材料二

劳模精神——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

劳动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

工匠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

它们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必定以深刻内涵而载入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册。


(1)结合材料一,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2)结合材料二,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说明“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3)请为“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进校园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总体说来,中国式现代化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从实践维度看,中国式现代化指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尤其表现为成功开创和发展的独特现代化道路。从理论维度看,中国式现代化指我们党在科学总结了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宝贵经验、积极借鉴了世界其他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深刻回答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基本性质、中国特色、本质要求、战略安排、重大原则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所形成的系统完备的理论体系、知识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布局提供了理论支撑。


材料二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伟大建党精神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旗帜和力量源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始终不渝继承发扬伟大建党精神,矢志不移、不懈奋斗,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凝聚发展力量,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让党的精神薪火相传、代代相继。
(1)结合材料一并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谈谈你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
(2)结合材料二,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始终不渝继承和发扬伟大建党精神。
(3)百年前,李大钊曾号召青年要“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如今,中国的年轻人正在伟大建党精神的感召下努力践行。如何继承和发扬伟大建党精神,请你向广大青年发起倡议。
2023-04-02更新 | 405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我国古代有很多关于劳动的思想,劳动一直根植在社会生活中。春秋时期的敬姜在教育儿子时说:“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指出了劳可培善和逸则生恶两种不同的品德培养功能。明末清初的学者颜元认为:“养身莫善于习动,夙兴夜寐,振起精神,寻事去作,行之有常,并不困疲,日益精壮”,意思是劳作使人强健。但也有孟子提出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宋代汪洙认为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等思想。

2019年9月,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会议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把握育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组织学生实实在在地劳动,以体力劳动为主,让学生在劳动中出力流汗,坚持日常生活自理,定期到工厂、农村劳动,到社会参加义务劳动,完成一定劳动任务。真正地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铿锵的时代强音,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蔚然成风。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应如何正确对待传统劳动思想,并分析新时代全面加强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
2020-07-02更新 | 102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铸說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40年风雨同舟,40年披荆斩棘,始终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激励着亿万中国人民砥砺奋进。从包产到户的“星星之火”,到全面深化改革的风生水起,从兴办经济特区“杀出一条血路来”,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闯出一条发展新路……正是凭借改革开放精神,我们党带领人民冲破层层阻碍,攻克重重难关,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这种源于改革开放实践的强大精神力量,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力量,是敢闯敢试、勇于创新的力量,是互利合作、命运与共的力量。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征程上,我们要大力传承和弘扬改革开放精神,激发奋进动力,汇聚起更加磅礴的力量。


结合材料,运用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改革开放精神是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的理解。
2019-03-14更新 | 10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