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文化与生活 > 文化对人的影响 > 文化影响的来源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343 题号:1307865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全国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是损害青少年视力健康的主因。

2021年1月15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对中小学生上学是否可以携带手机、老师是否可以使用手机布置作业等问题作出明确要求。

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学校应将手机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制定具体办法;应通过设立校内公共电话、建立班主任沟通热线等措施,解决学生与家长的通话需求。通知同时要求,老师不得使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有关知识,分析通知要求的合理性。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1】近年来很多学校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加强了包括价值理念、校训等为核心内容的校园文化建设,开展文化节、艺术节、科技节、生活技能节等文化活动,努力营造一种体现现代教育理念的文化氛围,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请从文化对人的影响角度,说明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2017-08-17更新 | 352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指出:“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关系3亿多人生活环境改善,关系垃圾能不能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通过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可以提高生活垃圾回收和资源化利用效率,从而减少生活垃圾焚烧、填埋过程中产生的空气和水体污染,降低填埋场等垃圾处理设施对土地的占用,优化人居环境,保障城市生态。推行垃圾分类管理,还能引导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和公德意识。

自2019年7月1日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开始正式实施。该《条例》将生活垃圾分类标准确定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的“四分法”,推进垃圾分类首先是一个习惯养成的过程,仅需要理念层面的认同,更要普及相应的知识。为宣传普及垃圾分类知识,上海构建了从线下到线上、从社区到学校,一个全方位、立体化、无缝对接的垃圾分类习惯培养体系。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知识说明“构建垃圾分类习惯培养体系”必要性。
2020-08-23更新 | 7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全国上下纷纷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寻找最美劳动者”活动。通过系列活动,挖掘、宣传一批坚定信念、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勇于创新的一线劳动者,展现他们以勤劳双手创造幸福生活的理念,激励广大劳动者胸怀理想、团结拼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而奋斗。一大批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一线劳动者通过此次系列活动脱颖而出,引起了社会普遍关注,受到了全社会的热捧。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和特点的知识,说明开展“寻找最美劳动者”系列活动的依据。
(2)从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角度出发,分析宣传最美劳动者的意义。
2020-10-29更新 | 14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