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 把握世界的规律 >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 辩证否定的实质
题型:主观题-论述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40 题号:13642512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当前,很多潮流玩具和文创产品的设计师们,把中华传统文化、国风元素与潮流玩具相结合,设计出具有鲜明国风特色的潮玩文创产品,深受年轻群体青睐。

潮玩与传统意义的玩具不同,其背后是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有着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在当前竞争激烈的潮玩市场,只有蕴藏丰富文化内涵的潮玩文创,才更具魅力和生命力。比如,“考古盲盒”通过当下喜闻乐见的盲盒形式让文物“活起来”,把看似枯燥的“考古发掘”变成生动有趣的学习探索;写有“朕就是这样的汉子”的折扇让大家发现,原来雍正皇帝竟有如此的“网红”气质;巨饭文创设计的唐朝侍女系列的潮玩手办,向世人展示多元融合、极具开放性的盛唐文化,吸引了很多年轻拥趸们前来买单。


(1)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分析潮玩文创产品的成功对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启示。

◆与创新中国共成长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把“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全面塑造发展优势的重要举措,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始创新要有创造性思辨的能力、严格求证的方法、不迷信学术权威,不盲从既有学说,敢于大胆质疑,认真实证,不断实验。从实践看,凡是取得突出成就的科学家都是凭借执着的好奇心、事业心,终身探索成就事业的。


(2)高二某班围绕创新中国建设,以“新时代青年如何培养创新意识”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综合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围绕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①主题鲜明,形成论点,内在逻辑一致;②论据充分;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字数在200字左右。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表现,还是汲汲于各种符号:卷轴、瓷器、昆曲、武术等。如果历史只停留在零散的、呆板的符号 上,那将会使传统文化失去持续生长的内在力量。中国传统文化只有与“现代相遇”,向新一代的年轻人传递中国传统文化的器物之美、精神之美、价值之美,才能使中华文化不被来势汹汹的“日风““韩流”“美剧”所淹没。

某校为了让国学文化与“现代相遇”,将国学文化的内涵与当代音少年人格培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利用经典诗词与音乐、舞蹈等艺木形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育,收到了极佳的效果。


结合材料,运用“树立创新意识”的知识,谈谈如何让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相遇?
2019-12-14更新 | 83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着不可小觑的“危”。受疫情影响,今年首季经济增速呈现深度降幅,同比下降6.8%;消费、服务业出现萎缩,产业链供应链受到冲击。同时又要看到我国拥有1亿多市场主体和1.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各类专业技能的人才,有包括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在内的14亿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数据和事实说明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我们要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要集中精力抓好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等工作,守住这些经济民生底线。


请结合上述材料,运用辩证法有关知识分析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并说明如何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2020-07-06更新 | 376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2017年2月7日晚,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圆满收官。这档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的节目,通过现场一百余位诗词达人之间的比赛对抗,带领全国电视观众,重温经典诗词,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这档节目以其深沉隽永的独特气质,呼应着国民价值观念的转变和生活方式的升级,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为聒噪浮华的综艺市场注入了一股“清流”。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于内容和信息量的诉求,缓解了社会的“文化焦虑”。此外,节目借助新媒体渠道碎片化、事件化、社交化的传播方式,使更多样的节目信息在网络社群中扩散,放大了节目自身的新闻价值和社会影响。

与此同时,也有专家认为,此类节目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文字、诗词、历史等人文领域,形式基本停留在背诵、记忆层面,对文化内涵的发掘还不够深入,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还不甚紧密。节目创作者应进一步在选题和具体表现手法上拓宽思路、锐意创新,努力寻找与现代受众的需求、认知以及知识结构相契合的内容,从而进一步发挥其文化效能。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这档节目赢得众多观众的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与创新知识,说明如何致力于推动文化类节目的创新。
(3)假如中央电视台准备为举办《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而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请你为此提出两点创新性建议。
2018-10-27更新 | 18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