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 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题型: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47 题号:1538827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年来,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不断发生“化学反应”,从舞美设计到文物保护,从互联网在线直播到博物馆数字化展陈以及体育盛会,文化领域各行各业纷纷插上科技的翅膀。用数字图像复活《清明上河图》,将静态的绘画转化为动态的动画,让《清明上河图》大放异彩:用声、光、电、水幕等技术制作的“时空之旅”杂技剧,让传统杂技耳目—新;《唐宫夜宴》和《洛神水赋》充分利用光影技术、互联网思维和中国风元素,挖掘传统文化与现代表达的契合点,用现代手段为传统文化赋能,唤醒我们所有人共同的文化基因。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发展,在提升文化产品内容创意的同时,也提高着文化产品的传播效果。北京冬奥会,既是体育盛宴,也是科技与人文的“融合秀”。“科技冬奥”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提出的愿景,一批批具有科技创新特色的科技成果服务、支撑冬奥会举办,让科学精神和科技成果渗透到冬奥会的每一个细节,使北京冬奥会成为被科技创新成果装备起来的奥运盛会.奥运史上首次机器人水下传递火炬、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零碳制冰、主媒体中心智慧餐厅机器人烹饪送餐“一条龙”,通过270度沉浸式大屏,以“水墨绘中国”、“典籍阅中国”、“京剧韵中国”和“华服展中国”等多个主题,全景展示十余部经典视觉作品……北京冬奥会上这些未来感十足的“黑科技”,通过科技向人们展现出了更好的奥运视角、更真实的奥运精神,让国际社会印象深刻.外媒感叹,“北京科技冬奥就像是一部科幻电影!”

材料二   2021年,中国科技事业加快发展,创新活力竞相迸发,高质量发展如虎添翼。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上升至世界第12位,稳居中等收入经济体首位.树高千尺,根深在沃土。科技创新之树的长青,离不开持续培育创新土壤,打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科技创新在推动文化繁荣方面发挥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以“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为主题写一篇短文,字数200字左右。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2019年10月7日,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宣布,将有93部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影片参加第92届奥斯卡奖最佳国际电影评选,动画片《哪吒之魔童降世》将代表中国内地参评。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不管是动画特效还是人物剧情都令人耳目一新,感叹现在国内的动画制作技术已经成熟到这种程度;电影采用了中国传统神话再创作的形式。因为相比于原创剧情,像西游记、封神榜等中国传统神话在国内拥有较大的群众基础,而基于这些神话人物进行再创作,对传统进行颠覆和创新,会给观众带来不同的体验;电影里面"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价值观也正好暗合了当代年轻人的心态,与其被动接受命运,不如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改变命运;电影凭借着较高的完成度,优秀的剧本改编以及国产动画逐渐成熟的技术打动了观众,它被大家称之为"国漫崛起"的希望,引发了大量观众自愿传播,并且很多人选择了二刷、三刷来支持国产电影的发展。


(1)请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的文化知识说明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成功的原因。
(2)请你为正在海外进行的"传播中华文化"这一主题活动设计两个活动方案。
2020-10-08更新 | 222次组卷
主观题-辨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材料一:扶贫是经济发展的一个主题。人心的贫困比自然的贫困更可怕,扶贫要先扶智,一定要重视精准扶贫中的文化力量。过去扶贫,人们往往会拿些淘汰的旧衣裳.旧书籍送到贫困地区去,现在这样做就不一定妥当。“精准扶贫”应当是“精品扶贫”,用优秀的各类文艺作品去满足贫困地区的文化需求,把贫困地区的丰厚文化资源挖掘出来。这样才能起到更大的教化作用,发挥更强的引领功能,提高扶贫成效。
(1)结合材料一,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相关知识,阐述贫困地区如何扶智?
材料二:新春佳节是家人团聚.共叙亲情的时刻,向亲友派发红包是传递祝福与关爱的民俗传统。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让抢红包从线下走到线上,一些远隔千里的好友也能穿越时空为彼此送达一份心意,一些电商巨头也借机为观众奉上“红包大礼”,给人们的假期增添了不少欢乐。但是,不少人发现,抢红包正从消遣的“伴奏曲”演变为春节长假的“主题歌”。游子千里归家,依旧没有跳出方寸屏幕,抱着手机抢得不亦乐乎,把满怀期待的父母晾在一边;老同学的微信群里,旧友说话无人应答,丢个红包立刻“炸锅”;有的微信群玩红包接龙,“你方发罢我登场”,不分昼夜抢得昏天黑地。更有甚者,洗漱.做饭.开车等红灯时都有人紧盯屏幕,生怕错过红包。试想这个假期,一些人为抢红包甚至没有看上完整的节目,没有和亲人说上几句称心的话语,没有来得及和爸妈唠唠知心嗑。这样的春节过法,着实引人深思。
(2)有人惊呼,抢红包正在毁掉春节。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理由。
(3)春节晚会已经成为中国人除夕夜的新年俗,请针对观众对春节晚会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且众口难调的现状分别提出建议。
2016-11-26更新 | 319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面对厚重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如何保护、继承和发展,是时代课题,也是永恒命题。

※传统文化牵手春晚

没有大牌、没有流量的河南春晚,凭着一支不足5 分钟的舞蹈,成功“出圈”,连续多天占据各大媒体头条,网络视频点击量短时间内超千万,获得亿万网友的热烈追捧。这支舞就是《唐宫夜宴》。

舞蹈以唐代女乐官进入皇宫进行宴乐表演为基本情节,其人物形象的原型则来自列在博物馆的唐乐舞俑。为最大程度还原唐俑的真实形态,从妆容、服饰到仪态、道具,主创团队对唐俑文物及古画进行了大量研究。

舞蹈中胖胖的乐舞俑们会嬉闹、会嗔怒、会搞怪,俏皮可爱的形象诙谐幽默,打破了传统舞蹈在观众心中唯美、抒情的固有印象。舞蹈运用了 5G十AR的技术,让虚拟场景和现实舞台结合,将歌舞放进了博物馆场景,制造出了一种博物馆奇妙夜的感觉,盛唐时期的文化风貌尽情展现。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唐宫夜宴》成功“出圈”的原因。

※传统文化际遇牛年

千百年来,“牛”文化一直“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中。我们既有“牛郎织女”的传说,也有“庖丁解牛”的典故,更有“不辞赢病卧残阳”的赞誉。可以说,在国家、民族的精神坐标中,牛是特殊的图腾;于世俗、民间的价值观念里,牛是非常的伙伴

2021年恰逢农历辛丑年——牛年。辞旧迎新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大家送上节日问候和诚挚祝福的同时,寄语全国人民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继续保持不畏艰险、锐意进取的奋斗韧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家新征程上奋勇前进。


(2)作为新时代青年,应如何践行“三牛精神”?从“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三者中任选其一,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某一原理,写一篇短文。
要求∶①所用原理应契合相应主题,内在逻辑一致;②论据充分;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字数在 250 字左右。
2021-03-17更新 | 44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