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 文化创新的作用/意义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496 题号:4925362
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的《中国诗词大会》如一阵和煦的春风向我们迎面扑来,给我们带来2017年初春的一场精神盛宴。
       本届《中国诗词大会》的入选诗词从中国诗歌的缘起《诗经》开始,包括楚辞、汉魏六朝诗,唐宋诗词、明清诗词,一直延续到当代名人诗词,时间跨度数千年。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纯真质朴,到“路漫漫其修远兮”的上下求索;从“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雄心壮志,到“心远地自偏”的隐士风流;从“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盛唐气象,到“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缠绵。“诗词大会”引领人们感受诗词之趣,分享诗词之美,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中国诗词是我们独有的文化瑰宝,是沉淀在每一位中华儿女血脉里的文化基因。中华民族是诗的民族,中国人对诗词有着独特的文化情结。《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人民大众的文化需求得到高度关照。
       从第一季开始,《中国诗词大会》一直走在创新路上。竞猜、“飞花令”等对抗性安排,增加了节目悬念;超大演播室、水舞台、大屏幕意境展示等全新舞美设计,增加了节目观赏性;手机摇一摇等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应用大大提升了节目的趣味性和参与性。诗歌与传媒、文化与科技的有机结合,为传统文化搭起了一个最大的、最接地气儿的课堂。
《中国诗词大会》造成万人空巷,普通农妇、高中学妹成为“国民网红”,这是一件值得称道的文化盛事,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成功案例。
(1)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为我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供哪些有益的借鉴。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说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什么必须关注人民大众的文化需求。
(3)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为让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实现活起来、传下去,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请你为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利用外媒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塑造国家形象的一种新的有效方式。当国际上有人“唱衰中国”、“抹黑中国”时,英国BBC2电视频道却于猴年春节播出了中英联合摄制的纪录片《中国春节:全球最大的盛会》,引发收视热潮,进一步激发了国际社会探求中国、理解中国的兴趣。该片通过独特的叙事方式、结构处理,将春节的个人记忆与集体表达有机结合,增强了视觉效果、亲近性与趣味性,表现了中国人“归根”的家国观和团圆喜庆的文化精神,成为继《超级中国》《鸟瞰中国》《美丽中国》等纪录片之后又一个“借船出海”的成功事例。
(1)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简述这一“借船出海”讲好中国故事的成功事例对我们的启示。
(2)为使更多人了解《中国春节:全球最大的盛会》这部纪录片,请你撰写一个推介词
2018-06-25更新 | 96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作为梅派艺术的传人,梅葆玖先生在舞台艺术实践中,致力于传承发展梅派艺术,促进了京剧艺术的繁荣。传承梅派艺术,原汁原味尤其要。京剧本体的东西,一点都不能动。“只有传承做到位,才有可能去创新。”苦练多年,梅葆玖终于继承了父亲的衣钵。在改良新戏方       面梅葆玖也不遗余力。他的代表剧目《大唐贵妃》在原来《太真外传》的基础上加入了西方歌剧、交响乐等元素。梅葆玖说:“京剧需要不断创新,虚拟影像、立体音效、LED展示等现代       科技方式和手段完全可以为京剧服务但不能远离京剧的本源,京剧一定姓‘京’,而不能姓‘歌       剧’歌剧‘芭蕾’等。”


(1)结合材料,说明文化创新对民族文化发展的意义。
(2)结合材料,说明梅葆玖是如何实现京剧艺术创新的。
2019-10-16更新 | 98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传承五四精神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意义重大。材料一1919年5月4日,为反抗西方列强在巴黎和会上对中国主权的践踏,数千名北京青年学生涌上街头,高喊“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进行了英勇的抗争,由此掀起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群众爱国革命运动。五四时期,革命青年为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奋不顾身,为反对帝国主义的奴役和封建军阀政府的卖国行径而奔走呼号;先进青年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积极探索指导中国人民根本改变受奴役、受压迫地位的科学真理和发展道路。他们以高尚的爱国情操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诠释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不朽丰碑。

材料二五四运动前后,一批激进的知识分子发起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前,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是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与封建阶级的旧文化的斗争。这次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五四时期,一批先进的青年知识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从而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促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五四运动后,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新文化运动从内容到形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促进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1)五四运动以来的历史证明,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二,运用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说明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关系。
(3)为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共青团中央在全团部署开展“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请你为此提出三条活动建议。
2019-05-15更新 | 46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