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文化与生活 > 文化与社会 > 文化的作用
题型: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61 题号:1548899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1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超1.1万亿元,同比增长14.9%,创历史新高。在国际社会对世界经济充满悲观预期的情况下,中国依然是全球资本青睐的投资热土,凸显出“避风港”“稳定器”作用。

2021年11月,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进入全面建设阶段,这是美国企业在中国独资建设的首个重大石化项目。

2021年中国推出一系列扩大开放的政策举措,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多点开花。海南自贸港建设实现顺利开局,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开放。建设对外开放平台硕果累累。广交会、消博会、服贸会、进博会等顺利举办,各国企业共享中国市场机遇。

中国顺应开放合作的历史潮流,谋求互利共赢,让国际社会清晰地看到,中国的机遇就是世界的机遇。


(1)结合材料,运用哲学知识分析,树立机遇意识的重要性。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知识分析,“开放”成为文化现象的重要意义。
(3)参考“开放”“共享”“发展”关键词,展望2022年我国和世界经济的发展。(100字左右,提示:短文形式)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消除贫困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团结带领人民,以坚定不移、顽强不屈的信念和意志与贫困作斗争。中国共产党立足本国国情,深刻把握中国贫困特点和贫困治理规律,不断调整创新减贫的策略方略和政策工具,提高贫困治理效能。新中国成立后,主要是通过社会制度变革和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减缓贫困。改革开放以来,主要是通过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增长带动减贫,重点采取开发式扶贫方针。进入新时代,在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的同时,实施精准扶贫方略。中国共产党坚持求真务实、较真碰硬,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材料二 100年来,不管国际国内形势如何变化,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脱贫成效的重要尺度,集中力量解决贫困群众基本民生需求。在脱贫攻坚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广大党员、干部以热血赴使命、以行动践诺言,用自己的辛劳换来贫困群众的幸福。中国充分尊重、积极发挥贫困群众主体作用,激发培育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增强参与发展、共享发展、自主发展的能力,使贫困群众不仅成为减贫的受益者,也成为发展的贡献者。中国减贫实践表明,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推动者,是顶天立地的真正英雄。只要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激励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内生动力,就一定能够战胜贫困。


(1)中国共产党扶贫、减贫工作获得成功既有一茬又一茬中国共产党人的接续努力,也有先进文化的作用。结合材料一,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二和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分析扶贫、减贫工作中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的。
2021-08-18更新 | 208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第19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

材料一文章指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对我们党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新要求,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各种因素具有很强的危险性和破坏性。这决定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既要培元固本,也要开拓创新;既要把住关键重点,也要形成整体态势,特别是要发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

材料二文章指出,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在新时代党的建设问题上,习近平指出,“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要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培植我们的精神家园”。


(l)运用矛盾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一体现的方法论道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培植我们的精神家园的原因。
(3)请你为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坚定理想信念提出两点建议。
2019-12-30更新 | 191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1年4月1日出版的第7期《求是》杂志发表的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突出重点。第一,进一步感悟思想伟力,增强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的政治自觉。第二,进一步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第三,进一步深化对党的性质宗旨的认识,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本色。第四,进一步总结党的历史经验,不断提高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水平。第五,进一步发扬革命精神,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昂扬精神。第六,进一步增强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确保全党步调一致向前进。

材料二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创造历史伟业,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是因为在伟大革命的过程中形成并不断弘扬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展望未来,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1)结合材料一,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说明党为什么要重视党史学习教育。
(2)结合材料二,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我们为什么要“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3)为响应国家号召,某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请你结合实际提出两条活动思路。
2022-04-07更新 | 29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