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 把握世界的规律 >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 矛盾的基本属性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766 题号:155508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学与人文传统、人文关怀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科学是探索事物的规律,是“求真”;人文是把握科学的方向,是“求善”,如何做人。科学不能解决方向问题,价值观问题;人文不能直接解决科技问题。科学发现有赖于创造性思维,这需要人文底蕴的涵养。中国科学院在“中国天眼”2021年重要成果发布会上发布了一段来自宇宙深处的“声波”触发了人们的想象与思考,科学与人文产生了奇妙的碰撞。事实上,从发现引力波到“看到”黑洞,从古生物探秘到现代基因突破,剖开层层专业术语就会发现,科学研究在增进人们知识的同时,还是人们认识世界、理解自身的桥梁。

艺术人文并不妨碍科学研究,往往还是创新的源泉。历史上,许多科学家也是优秀的作家或艺术家。如今,现代学科高度分工,在科学、艺术两方面均取得高成就难度很大,可很多科学大师依然热爱艺术。爱因斯坦曾这样阐述艺术和科学的关系:音乐创造和物理研究的起源不同,可是被共同的目标联系着,这就是对未知的探求。

当前,我们正走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征程上。探索未知奥秘,攻克“卡脖子”难题,都需要促进科学与人文融合。


结合材料并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征程中应如何处理科学与人文的关系。
2022·河北·模拟预测 查看更多[13]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对精神文本化的需求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也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前些年,有些电视文艺节目一味追求投资回报,出现了低级庸俗、品位低下、价值扭曲的倾向。为此,国务院制定了“百部重点电视剧、记录片、动画片选题规划(2016—2020年)”,设立专项资金加大对创新创优节目的扶持力度,采取了一系列从中央到地方的具体措施。一大批优秀电视文艺节目涌现,电视文艺节目面貌焕然一新,主旋律强劲,正能量饱满,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材料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精神价值世界,是真善美的艺术理想世界,它蕴含着世界各个文明思想当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它是由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来的。它诞生于世界各国为推动解决全球发展新问题所作出的努力当中;也离不开经济科技快速发展带来的信息化大数据工具;更离不开各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理论探究。


(1)结合材料一,运用矛盾的基本属性的相关知识分析如何处理电视文艺节目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
(2)结合材料二,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形成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的。
(3)人类命运共同体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响应。请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草拟两句标语。(要求:每句标语不低于10个字;对仗工整,琅琅上口;富有内涵,正能量。)
2018-09-12更新 | 474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当前,文艺创作生态呈现可喜变化,主心骨更坚定,主旋律更响亮,正能量更强劲,社会主义文艺发展呈现出新的气象。
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进入消费结构提升、文化消费活跃的新阶段,人民群众求知、求乐、求真、求善、求美的愿望日益迫切,这对新时期文艺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文艺创作需要文艺工作者根据时代的要求,应创作生产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文化作品,为民族凝魂聚气,为时代凝心聚力、为群众鼓与呼。
全面小康既是物质文明的小康,也是精神文明的小康,二者互为支撑、彼此促进。文艺以其丰富多样的形式、润物无声的力量,弘扬社会正气、培育文明风尚、塑造崇高人格和民族精神品格,既能催生精神力量又能带来经济效益,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人才保证,汇聚强大正能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文艺工作者在促进文艺繁荣发展工作中,既要注重票房,更要尊重和遵循文艺规律,增加原创作品、提升艺术质量,使主流价值观得到广泛传播,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在产业升级中发挥文化的优势,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新时期文艺工作者如何“创作生产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文化作品”?
(2)运用矛盾的基本属性的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中“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的理解。
(3)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请你为围绕"阅读与美德"这个主题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拟两条宣传标语,要求言简意赅,朗朗上口,富有启发性、感染力,每条标语不超过15个字。
2018-05-21更新 | 197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认同是文化自信的根基。没有文化认同,就不可能坚定文化自信。

材料一:增进文化认同,需要正确处理一元指导与多元文化发展的关系。在指导思想上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中国人民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同,不仅源于其真理性、科学性,更源于对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的认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并不排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多样性。对待多元文化,应保持必要的尊重和包容,但绝不可放任自流。思想文化越是多样,越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否则文化建设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

材料二:增进文化认同,在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上切忌妄自菲薄。在中西文化比较中,将文化差异视为文化差距是必须克服的思想偏差。所谓“差异”是指文化特质与形式不同,而“差距”是以一定标准对文化的先进与落后作出判断。我们不能把差异当成差距,不能把西方文化奉为更先进、更高级的文化样式而盲目学习模仿。而应在保持自身文化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同时,积极同世界文化对话,在多元文化和谐共生中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矛盾的基本属性的知识谈谈对正确处理一元指导与多元文化发展关系的认识。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如何通过增进文化认同来增强文化自信。
(3)增进文化认同需要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下功夫,请你为开展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提出三条建议。
2020-06-11更新 | 7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