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政治与法治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19 题号:1581403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抓好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抓好基层治理,根本上要靠党的领导。近年来,陕西榆林坚持党建引领,大胆放权赋能,依托党组织党员干部“双报到”,建立起志愿服务互作评价的“双考双评”机制,开创党员干部服务城市基层治理的新局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榆林从深化“双报到”切入,紧扣实际需求,用好精准服务“项目包”。加强社区服务能力建设,就要更好为群众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应把群众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挥党组织的资源优势、党员干部的兴趣专长作为回应期盼的关键抓手,有序推动“双向需求”精准对接,促进城市治理“量质齐升”。为促进“供需”精准对接,榆林紧贴群众需求的“靶心”,瞄准下沉资源特点,准确设置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合理安排共驻共建“项目包”和服务岗位,实现服务群众“一对一”。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如何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为地方机构改革的落地框定了时间范围、做出了路线规划。从相继“亮相”的省级机构改革方案看:各省严格抓好“规定动作”,统一安排设置了同中央和国家机关保持总体一致的“必设机构”。同时,不少省份推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自选动作”。比如,海南为了适应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建设要求,整合旅游、文化、体育等职能,组建了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浙江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改为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并单独设置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对外加挂省“最多跑一次”改革办公室牌子。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在此次省级机构改革中,各省为什么既要严格抓好“规定动作”,又要创新“自选动作”?
2019-03-13更新 | 127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2016年国企改革继续推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6年11月23日,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整体并入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此前,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正式宣告成立;招商局与中外运长航合并;宝钢武钢合并,并通过联合重组鄂钢、昆钢股份,发展成为全球特大型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中国中纺整体并入中粮集团;中国国旅整体并入港中旅集团;中国建材与中国中材重组。至此,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调整为102家。
材料二 2016年8月18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关于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的意见》。国企改革最关键、最核心也是实施难度最大的部分就在于实现混合所有制,从而真正使得国企的经营效率提高。首批试点中,央企子公司数量为10家,地方国企为5~10家,遵守“以岗定股、动态调整”的原则。为了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意见》规定,实施员工持股后,应保证国有股东控股地位,其持股比例不得低于总股本的34%。员工持股总量原则上不高于公司总股本的30%,单一员工持股比例原则上不高于总股本的1%。此外,优先支持人才资本和技术要素贡献占比较高的转制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服务型企业(统称科技型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
(1)说明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实施员工持股对我国经济制度和国有企业经营的影响。
材料三 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2016年10月10~11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也必须一以贯之。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
(2)结合材料三,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如何理解“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
2017-05-09更新 | 105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954年9月20日,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根据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四次向全国人大提出修宪建议,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全国人大分别对我国现行宪法个别条款和部分内容作出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修正,使宪法在保持稳定性和权威性的基础上紧跟时代步伐,不断与时俱进。
2004以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以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为代表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全面推进,“重大改革应于法有据”,有的改革受到宪法的明确束缚。根据党的十九大精神,对我国现行宪法作出必要的修改完善,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通过国家根本法确认下来,使之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遵循,成为国家各项事业的活动准则。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第二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并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在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宪法修正案草案,提请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并获得通过。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结合材料分析我国提出修改宪法部分内容建议的理论依据。
2018-05-29更新 | 4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