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政治与法治 > 公民的政治生活 > 自觉参与政治生活 > 公民自觉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
题型: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8 题号:16420022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自4月15日起,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网络征求意见正式启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授权开设“我为党的二十大建言献策”专栏,就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征求意见。


某校组织同学们开展“我为党的二十大建言献策”的宣传活动进社区,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请你拟两条宣传标语。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材料: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公民的法治意识、民主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公民在政治参与时,根据法律、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把握自己的行为。在基层民主自治过程之中,在重大公共决策的征求意见之中、在各种竞争性选举之中,都能看到公民理性行为。不断拓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如听证会、政务公开、开门立法、社会公示、群众评议、政风行风热线等。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努力提升人们的幸福指数,已成为国家的重要政策取向。——摘自《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


结合材料,运用“公民的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不断拓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途径的理由。
2016-05-24更新 | 220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M县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M县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推进乡村治理自治、法治与德治相结合,M县建立健全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等自治组织,引导广大村民积极参与“文明村”“文明户”等文明创建与评议活动,自觉参与人居环境整治;通过“法律下乡”“普法活动”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推动法治下乡,推动乡村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社会氛围;不断丰富乡村文化生活,使风清气正、向善向上的舆论导向推动自我教化,形成良好的村风民俗,实现了家庭和睦、邻里团结。


结合材料,运用公民政治参与的相关知识,说明M县推进乡村治理自治、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模式的意义。
2019-11-28更新 | 114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称《决定》),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全国人民所高度关注。
材料一:聚焦“党的领导”
《决定》提出: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材料二:热议“法治理论创新”
《决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
材料三:实践“法治精神”
为落实中宣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关于开展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宣传活动的通知》的精神,某校团委、学生会组织学生积极开展系列活动:“12.4”国家宪法日全体学生早读课诵读宪法;出一期“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主题班刊;听一场法制报告会;召开学习宪法座谈会;到社区发放法制宣传读物,向市民进行法制宣传等。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什么要坚持党的领导?
(2)结合材料二,从“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角度谈谈你对上述依法治国要求的理解。
(3)结合材料三,运用“公民的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开展上述系列活动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
2016-11-26更新 | 56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