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 封建制生产关系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4 题号:17083273
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中,统治者采取了多种土地经营制度,如授田、均田、屯田等,但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土地问题,这是因为(     
①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制生产关系的核心
②在封建社会中地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土地
③只有实行土地私有才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④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面对地主阶级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这种斗争(     
①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这一封建社会基本矛盾的体现
②是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③根源于封建地主阶级凭借对土地的占有对农民的剥削
④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当时的封建统治,推动了社会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10-29更新 | 39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春秋时期,社会剧烈动荡。一些统治者眼见“礼崩乐坏”的局面不可逆转,便审时度势,开始进行各种社会改革。齐国任用管仲为相,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其中在土地制度方面,提倡“相地而衰征”。“衰(cui)”是等差的意思,国家分田到农户,按照土地质量和产量,让农民将收获的一部分粮食以赋税的形式交给国家。管仲的改革使齐国很快强大起来。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齐国的改革(     
①适应了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②使土地变为私有财产,确立了私有制
③调动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社会进步
④使经济基础适应了上层建筑的状况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12-07更新 | 246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礼记》记载:“天子之豆(注:古代盛食器具)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这种规定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A.“君权神授”的封建文化B.君主的生活奢侈
C.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D.严格的等级制度
2020-12-17更新 | 5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