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 大众传媒
题型:主观题-辨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1 题号:1758336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是劳动模范不变的精髓,也是时代精神永恒的内涵。成千上万的劳动模范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不忘初心,师在灵魂”的时代楷模陈清洲,多方奔走筹款改善交通环境,授课演讲3000余场,为社会普及法律和公益知识:“痴心一片终不悔,只为桃李竞相开”的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徐华,在三尺讲台上默默谱写着季节的春华秋实,诠释为人师者的责任;邮递员赵月芳除完成本职工作外,多年来靠一条扁担扛起了鹅屋乡数千百姓生活必需品的半壁江山....这些劳模,用执着坚守、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谱写了一曲曲动人心魄、净人心灵的生命诗篇。他们牢记宗旨、心系群众、扎根基层、苦干实干、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在平凡中见伟大,于细微处见真情。

全国各地充分利用报刊专栏、广电传媒、微信、微博等手段宣传劳模的先进事迹,讴歌劳模的典型形象,掀起学习劳模的热潮。


有人认为,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能让劳模精神落地开花。你如何评价这一观点?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理由。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春节前后,由央视著名主持人董卿担纲的《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成为文化类综艺节目爆款,和《百家讲坛》《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等文化盛宴,被誉为“综艺文化清流”。
材料一
《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借古诗词学霸爆红的契机,教育界人士期待能在全社会的努力下,改变古诗词整体教育氛围——未来能减少孩子“苦恼”背书,而是能够惬意感受和品味古诗词之美。当喧嚣的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次美丽的“邂逅”,中华文化基因逐渐苏醒,这危机中的微熹,则弥足珍贵。
材料二
董卿说:“朗读属于每一个人,朗读是传播思想、传递情感、传承精神的一种手段。”《朗读者》于2017年2月18日起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播出。《朗读者》旨在实现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传导作用,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朗读者的情感故事和明读内容在情感串联上完成了统一。节目中的朗读文章包罗万象:有贾平凹《写给母亲》这类表达集体记忆和大众情感的作品,也有柳传志在儿子婚礼上的讲话。饱含情感的朗读形成情绪的磁场,给观众强烈的代入感和共鸣。与文章相比,《朗读者》更注重“人”,节目不但要塑造立体的人,更要通过情感纽带联系不同时空的生命。白岩松说:“《朗读者》不仅对董卿有意义,也将对中国的电视观众以及文化的传承有意义。”
(1)结合材料一,运用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知识,谈谈《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的成功给我们的哲学启示。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说《朗读者》对中国的电视观众有意义的原因。
(3)当喧嚣的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次美丽的“邂逅”。请你就激发公众读书之热情,邂逅传统文化之美好,提出两条合理化的建议。
2017-06-05更新 | 213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材料一 以下为央视主持人大赛经典节目现场考核部分内容:

抽取题目:《对话》

测评信息题:



(1)假如你是参赛选手,在与两位博物院院长对话后,请以“本来·未来”为主题,对此作出最后的总结点评。
要求: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观点明确,紧扣主题;学科术语使用规范;点评合乎逻辑,条理清晰;字数200字左右。

材料二 近年来,故宫坚持“根植于传统文化,紧扣人民群众大众生活”的原则,创作出许多社会大众乐于接受和享用、将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的产品。例如故宫娃娃系列,以萌萌的、有历史厚重感又兼具时尚的形象,受到大众的欢迎;手机壳、电脑包、鼠标垫、U盘等,因具有实用性而持续热销,引得其他博物馆纷纷效仿。对此,有的游客评论说:在个别博物馆发现,商品部比展厅还热闹,这就不正常了,文创产品是展厅的延续,它的作用应该是延续观众对展品的印象和记忆,单纯追求“网红款”“爆款”“高销量”,有点跑偏。



(2)对于“博物馆文创热”,你怎么看?请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相关知识说明理由。
2020-07-12更新 | 105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组成部分,网络文学既是世界读懂中国的一扇时代之窗,也是文明交流互鉴的一座数字桥梁。中国网络文学的叙事模式,更加注重刻画个人成长,探讨阅历感悟,因而展现出的精神世界常令读者产生心灵共鸣,往往能令读者获得跨越文化和语言的认同感。同时在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加持下,更赋予这些作品以独特魅力。互联网平台逐章连载的更新方式与留言点评功能也更易产生和筛选出优秀作品。这也促使了部分海外原创作者不断借鉴中国网文创作方式。当代文学的生产和消费特点,也促使网络文学创制出一套适用于互联网媒介的文学生产机制。目前,网络文学IP已经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内容源头,并通过影视、动漫、广播剧、短剧、舞台剧等衍生作品,进一步扩大影响力,有潜力成为席卷全球的文化现象。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就如何让中国网络文学成为席卷全球的文化现象提三条建议。
2024-04-08更新 | 18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