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 民族节日
题型: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55 题号:1798680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2月4日晚,北京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隆重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宣布本届冬奥会开幕。

材料一   2022年2月4日这一天,正是中国农历大年初四。“早在申办冬奥时,我们就把春节这个环节设计进来,通过举办冬奥会来展示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过年文化等。”国际奥委会副主席在接受采访时说到。中国传统年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春节遇上冬奥会,年画、春联、中国结、香囊、剪纸、京剧脸谱等中国民俗文化,同冬奥主题元素巧妙融合,一届拥有浓浓“年味”、洋溢中华传统文化的冬奥会与世人见面,让底蕴深厚、大气自信的中国文化散发出新时代更加独特的魅力。

材料二   1913年,经“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的提议、国际奥委会正式批准,“更快、更高、更强”正式被写入《奥林匹克宪章》,从此固定下来。2020年的疫情深刻改变了世界的前行轨迹,也使奥运的道路更为曲折。“我们必须使奥林匹克格言适应我们的时代。格言加入了‘更团结’后,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即我们特别注重团结,这是我们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解释称:“当前,我们更加需要团结一致,这不仅是为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更是为了应对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当今世界彼此依靠,单靠个体已经无法解决这些挑战。因此,我发起提议,为了实现更快、更高、更强,我们需要在一起共同应对,我们需要更团结。”2021年7月20日,国际奥委会第138次全会投票表决,同意了巴赫的提议,在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Faster,Higher,Stronger)之后,加入“更团结”(Together)。四个词在一起的呈现形式是“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奥运会是全人类最为重要的体育盛会,也是展示更快、更高、更强拼搏奋斗精神的舞台。从现在起,它还将多承载一层内涵——更团结。在新口号的感召下,全世界的人们都将被运动员的精彩表现、锲而不舍的精神所吸引,加入这场“全民狂欢”。


(1)冬奥会弘扬春节文化对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二并运用唯物史观的有关知识,说明修改奥运会格言的合理性。
(3)2022年3月4日至3月13日,北京冬残奥会在北京和河北张家口举行。假如你是本届冬残奥会的宣传员,请你以“更团结”为主题,为北京冬残奥会写两句宣传口号。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推荐1】截至201976日,中国世界遗产已达55项,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7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项、世界自然遗产14项,与意大利并列为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的国家。


你还知道国外有哪些非遗绝技和特色民族节日吗?
2021-10-17更新 | 9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秋分不仅是秋耕秋种的重要时节,更是收获的好时机。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耕文化历史悠久,天人合一、取物有时等传统农耕理念集合了儒家文化及各类宗教文化于一体,是中华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地方还保留着传统的农耕文化习俗。但社会的快速发展让基于农耕文化的生产生活习俗逐渐离我们远去。“中国农民丰收节”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是中华文明延续融合的鲜明符号。

中国农民丰收节是中华文明延续融合的鲜明符号,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019-01-03更新 | 182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春节是个欢乐祥和、合家团圆的节日,也是人们抒发对幸福、自由向往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过节前,背井离乡的人们都尽可能地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

2020年下半年以来,全球疫情肆虐,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国内多地出现聚集性感染,2021年的春节则不同以往。新冠肺炎病毒主要是通过呼吸道飞沫、密切接触、在密闭空间里高浓度气溶胶等途径进行传播,而春运的拥挤和较密闭的空间环境为其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为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各地积极出台政策鼓励引导外地人员“非必要不返乡、就地过年”,众多游子纷纷表达会积极响应这一号召。“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的传统思想逐渐转变为“视频团圆,就地过年”。

在当今的数字时代,即使身在异地,也可以将对家的思念通过网线跨越千里传达到家。提倡就地过年,是提倡跨越时空的线上团聚,是一个节日,两处温暖。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一谈“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的传统思想转变为疫情条件下“视频团圆,就地过年”的认识。
2021-04-27更新 | 23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