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寻觅社会的真谛 > 社会历史的主体 > 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题型: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9 题号:180381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党的十八大到二十大的十年里,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塑造了生机蓬勃的繁荣国家,成就了欣欣向荣的美好生活。

材料一   回顾这十年,中国共产党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努力探索密切联系群众的新路径、新方法,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不断优化顶层设计,出台惠民生、暖民心的新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交上了一份写满幸福感、获得感的民生答卷:我国人均收入水平明显提高,公立医院改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全国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药价降了、看病方便了、健康更有保障了;建成了世界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基本实现应保尽保……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得以实现。

材料二   初心使命永不忘,继往开来再出发。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为实现中华民族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力量!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史观的知识,说明这十年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贯彻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增进民生福祉的。
(2)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离不开青年的担当作为。结合材料二,运用在砥砺自我中创造和实现价值的知识,以“奋斗新征程,青春勇担当”为主题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正确:②学科术语使用准确、规范;③语言言简意赅,逻辑清晰;④字数150-200字。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J市素有“婺剧之乡”之称,在文化进万家活动中推行了“订单式服务、菜单式项目”的创新举措,即由文艺工作者通过深入调研,根据广大百姓“订单”和当地实际情况,往科学制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菜单”。这一创举不仅将传统婺剧与时代文化相结合课,弘扬了时代主旋律,还让群众成为文艺活动的主角,最大程度满足了群众的文化需网求,增强了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中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角度,分析J市文化进万家活动取得成功的原因。
(2)“订单式服务、菜单式项目”这一创新举措是如何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
2020-05-11更新 | 225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名校
解题方法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大的召开,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材料一   截止2022年5月16日,“我为党的二十大建言献策”网络征求意见正式结束。通过互联网就党的代表大会相关工作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这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近年来,党和政府进一步拓宽建言献策渠道,从“键对键”到“心连心”,确保人民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我为党的二十大建言献策”可以把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输入”到党的二十大中,以政治参与的民主性托举起国家决策的科学性,充分彰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优势。


(1)就党的代表大会相关工作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是党的初心和使命的完美诠释,请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的知识加以说明。

材料二   2022年2月17日,中宣部启动“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大型主题采访活动,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浓厚氛围。根据部署,中央和地方主要媒体将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广泛深入采访,展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时代变革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充分反映中国人民踔厉奋发、笃行不息的精神风貌,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2)如果你成为被采访者,请你就中国青年应如何担当新时代使命提2点建议。
2022-12-10更新 | 137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人云:诗言志,歌永言。一部中国诗歌史既是中华文明在语言文字上的浓缩精华,更是几千年来中国人精神风貌的展示。中国古代即有“诗教”的说法,诗歌对优美人格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千百年来,中国人从意味无穷的诗词宝库中不断得到滋养。
由教育部、国家语委和中央电视台合办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取得了巨大成功,被誉为“综艺清流”。节目创作组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 为宗旨,通过“沙画猜诗”、“飞花令”、“评委解读”等创新环节,挖掘深理于每个中国人心中的传统文化基因。用国人耳熟能详、打动人心的诗词,带领老百姓完成了一次跨越千年、沟通古今的精神之旅,激起了人民群众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诗词大会选手展现出的是中华民族谦谦君子、挥洒谈笑的气度与风貌。当有选手屡败屡战再度出现在舞台上说出“只为挑战自己、战胜自我”的时候,当有选手得知母亲住院,毅然放弃比赛回家陪伴的时候,当有选手从诗词中获得力量与病魔抗争的时候……他们的知行合一践行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品格与修养,彰显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与妙意。
(1)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为何取得成功。
材料二       文化传承需倒“境差”。“境差”即历史与现实的环境差异。在文化传承上,倒“境差”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面对宝贵的文化遗产,如果倒不好“境差”,我们很容易误传错用。第一个错用适用是大多数传统文化的研究都高深莫测,成果存在于图书馆,存活与学者圈,民众难懂,对而无用,注重静态研究,却不关注文化本身的动态演绎;第二种错用世界传播文化之先壳捞金获利,浮躁的心态导致错误的追求、包装、作秀的分量,超过了对传统文化真谛的领悟,把传统文化狭淡化;第三种借用是有一部分人没有悟透传统文化的精髓,从而怀疑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
我们要传承的,是能够贯穿昔、今、未万变而不更改的智慧之宗。寻找祖宗的身影、心声,遵循祖宗的创造、创作时的境界、心态,从而聆听祖宗对我们的期望与教诲,我们才能知道祖宗对上频道对古智慧“来电”,走在以悟性引领感性、理性的路上,从而体现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2)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知识,说明如何传承传统文化,发掘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2017-12-14更新 | 11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