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 文化遗产
题型:主观题-辨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7 题号:1817137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传统村落是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农耕文明最集中的反映。脱贫攻坚战略实施以来,山西省平顺县的古村落岳家寨村借助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和乡村旅游扶贫的快车道,带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村容地貌
岳家寨村是一个曾经与世隔绝的小山村。这里四周群山环峙,悬崖峭壁环绕如带,有“太行空中村”的美誉。这里是一个石头的世界,有石板盖成的房子,还有石磨、石碾、石水缸……
民风民俗
据历史资料考证,赵里的村民是岳飞的后代。几百年来,善良淳朴的村民秉承祖训,在沟壑中辛勤劳作,开辟出大大小小的梯田,沿着绝壁修建成近乎直上直下的几百米长的攀岩路。
传播传承
如今,这里已经修好了多条动人的乡村公路。动人的自然和古老的石板房建筑、古老的民风民俗使其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村落名录,且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之列。

有人认为,传统村落的价值就在于其保存完好的物质遗存。请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相关知识评析这一观点。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提起这首已经被选为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本的《二十四节气歌》,很多中国人都耳熟能详。《二十四节气》不仅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成长,也为折射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和丰富内涵的“二十四节气”增添了几分迷人的色彩。这一体系深刻揭示了四季轮回的客观规律,是农耕时代社会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分析今天“二十四节气”存在的依据。
2017-05-16更新 | 54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6年春晚,青年摇滚歌手搭档民间艺人演唱的《华阴老腔一声喊》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作为传统戏曲剧种,老腔够“老”,源于明末清初;老腔也够“小”,只是华阴县泉店村张家户族的家族戏。老腔的声腔刚直高亢、磅礴豪迈、独具特色,以其特殊的风格被列入了2006年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民间老艺人张喜民曾在央视综艺节目中唱过华阴老腔,因为乐器伴奏、歌词和表演形式等方面创新味道不足,“原味”的华阴老腔容易让人产生“不好接受”的距离感,并未得到更多的社会关注,真正了解并喜爱老腔的观众却越来越少。
央视猴年春晚的《华阴老腔一声喊》,戏剧摇滚的杂糅,农村与城市文化触合,在内容上挖掘更深,歌词尽量以老腔古文为主,使得节目更具传承性与民族性,从而让华阴老腔成为全球华人所熟知,给万家团圆的日子注入了力量、激情以及声响上的震撼。这样一种文化形式,无疑对于文化与知识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并且让广大观众视线聚集到我国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上。
结合材料,运用艺的知识,说明华阴老腔既要传承又要发展的意义。
2017-05-20更新 | 54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珍贵记忆,我国的“非遗”是中华民族精神与情感的重要载体。苗绣是苗族民间传承的刺绣技艺,被誉为苗族历史文化的“无字史书”,是苗族妇女勤劳智慧的结晶。贵州省某地区为了将苗绣变成脱贫的稳定生产力,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适应现代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文化的改变,将现代审美融入苗绣,引导传统工艺与现代商务无缝对接;建立贫困群众与非遗产业的利益联结机制……抱着娃、绣着花、挣着钱,苗绣非遗传承人带领全州12.5万绣娘,把“指尖技艺”变为“指尖经济”,“非遗”遇上脱贫擦出了别样的火花。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分析该地区是如何利用“非遗”助力脱贫攻坚的。
(2)有人认为,“非遗”的价值在于促进经济发展。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析。
2020-06-13更新 | 11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