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 经济全球化 >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 > 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题型:主观题-图表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70 题号:1867296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岁末年初,受疫情延宕反复和国际复杂环境(欧美通胀、美元不断加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紊乱、欧美经济衰退预期加剧)的影响,全球经济遭受重创,这让我国经济面临严峻挑战。为找回此前流失的时间和订单,缓解产业链上下游的集体“焦虑”,进一步带动二级市场的投资热情,自2022年11月、12月以来,浙江,江苏等省组织外贸企业组团包机出海抢订单,助力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广东等多省全球招商引资,促合作……在政府和市场的合力共为下,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积极因素不断汇聚,中外企业“双向奔赴”,展现了中国经济的强劲韧性和吸引力,也为世界经济复苏带来信心和机遇。


(1)解读材料一蕴含的经济信息,并运用经济与社会的有关知识,为国家应对这一变化趋势提出三条合理建议。
(2)出海抢单、全球招商为中国乃至世界经济注入新动力,结合材料二并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有关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让供应链成为国际合作的“共赢链”。

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世界级港口群。
中国发起设立国际金融机构及投资基金,加快供应链金融创新发展,助推全球供应链向广大发展中国家延伸。
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共有515家中外企业和机构参展,共签署合作协议、意向协议200多项,涉及金额1500多亿元人民币。
中国大力推动和支持企业运用数字化技术、绿色低碳技术,有效解决全球供应链中的成本高、信息不对称、环节不透明、流程不标准、管理不高效、发展不环保等痛点问题。

中国近年来在国际经济贸易与合作方面的实践,彰显了持续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与信心,为促进全球供应链开放合作贡献了中国力量。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说明我国的实践是如何推动供应链成为国际合作“共赢链”的。
2024-03-30更新 | 283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2016年12月11日,已是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满满15个年头。15年来,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贸易国……中国入世既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实现了全球经济的增长。
材料一:数据可以为证。2001年我国进出口总额0.51万亿美元,2015年这一数字为3. 98万亿美元,约为入世前的8倍;从GDP贡献率看,2001年,中国实际GDP对全球贡献率为0.53%,2015年,这一数字为24. 8%;对全球实际GDP增长率的拉动度也从0.03升至0.6个百分点。从进口看,中国货物贸易进口额由0.24万亿美元升至2015年的1.68万亿美元,增长了6倍。中国商品进口占世界的比重从3.8%上升至10.1%。
材料二:入世15年,中国在全球化浪潮中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与此同时,中国商品出口也面临关税成本增加、出口企业频遭“双反”调查等严峻挑战。根据WTO和欧委会最近发布的报告,全球有三分之一的贸易救济措施直接针对中国。再从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内阁的构成来看,内阁成员多名是反倾销“老兵”。美国未来在中美贸易上的态度将愈发强硬,尤其是对待钢铁业,火药味浓烈。
中国出口商品遭受反倾销诉讼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个别出口商品低价竞销,中国出口商品的成本核算不精确,管理粗放,一部分企业遭受反倾销诉讼后采取消极应诉;西方发达国家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国家,国际经贸关系的变化等,特别是贸易不平衡是中国出口商品遭受反倾销诉讼的直接动因。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取得上述成绩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分析我国怎样应对别国滥用反倾销保护本国利益。
2017-05-20更新 | 89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2016年4月4日和9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印发《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6年行动计划》及《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计划(2016—2020)》,部署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推动建设质量强国。
材料一 有数据显示,我国制造业每年因质量原因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 000亿元,间接损失超过1万亿元。虽有200多种产品产量居全球第一位,但缺少核心技术和品牌优势,有相当比重的高档数控机床、集成电路、高端芯片等依赖进口。对外贸易中常因产品质量问题引发纠纷。消费领域呈现极为明显的供需错配。消费品供给结构不合理,品牌竞争力不强,国内消费信心不足,制约国内消费增长,甚至造成消费外流。
材料二 国务院要求,加大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力度,进一步创新政府监管体制机制,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质量发展创造力。健全执法协作机制,推进综合行政执法。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加大对生产经营假冒伪劣产品行为的刑事处罚力度。深入开展执法打假行动,严查彻办质量违法大案要案。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谈谈建设质量强国的重要意义。
2017-11-20更新 | 23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