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法律与生活 > 民事权利与义务 >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 > 积极维护人身权利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9 题号:19040106

以下为最高人民法院在2023年3月15日公布的“网络消费典型案例”之一。

[基本案情]张某等人因不满某商家提供的游戏服务,上网发布“差评”,该商家遂在微信公众号发布与张某等人的微信群聊记录、游戏包厢监控视频录像片段、微信个人账号信息,还称“可向公众提供全程监控录像”。张某等人认为商家上述行为侵害其合法权益,将该商家起诉至人民法院。

[裁判结果]法院判令商家立即停止公开监控录像,删除微信公众号文章中“可向公众提供全程监控录像”表述及张某等人的微信个人账号信息,在微信公众号发布致歉声明,并向张某等人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


结合材料,用《法律与生活》知识,说明法院作出上述裁判的理由。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7月1日,某大学一名毕业生马某某窃取学校学生的个人信息,制作公开网页。进入网页的人可以给该校女生的颜值打分。网页截图显示,遭泄露的信息包含学号、姓名、学院、籍贯、生日、照片等私密信息,并含有侮辱、诽谤等内容。

2022年底,我国互联网用户已达10.67亿。信息化时代,个人信息保护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一些企业、机构甚至个人,随意收集、违法获取、过度使用、非法买卖个人信息,利用个人信息侵扰人民群众生活安宁、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等问题突出。我国高度重视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在第六章“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中明确“信息处理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其收集、存储的个人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篡改、丢失”。马某某事件自2023年7月1日网络爆料,到7月3日上午警方刑事拘留嫌疑人,已在最大程度上遏制住了可能演化的风险。依法处理是必须,而事前的预防更是重点。生活在信息社会,增强个人安全意识、做好个人信息防护很有必要。


(1)结合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知识,分析马某某侵犯了学校学生的哪些权利。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分析在信息社会中各方主体应该如何做好个人信息防护。
2023-09-16更新 | 476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38岁的甲和32岁的乙是邻居,同住4楼。一天甲忘记带房门钥匙,正在一筹莫展之际,乙提议甲可以从自家阳台上爬到甲的阳台上回家,为了安全起见,乙拿出绳索要甲绑在腰上,甲表示同意。丙丁在一旁帮忙,把绳索系在甲的腰上,甲在攀爬过程中绳索突然断裂,甲摔死。甲的家属把乙、丙、丁三人告上法庭,要求他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


问:乙有没有责任?丙丁有没有责任?
2023-01-05更新 | 185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林某与朋友一行四人在某娱乐公司开设的密室进行娱乐活动时,跳入一处基坑中致其手臂受伤,经某司法鉴定中心鉴定,林某伤残程度为十级,因林某与某娱乐公司之间就赔偿问题未达成一致,林某遂向法院起诉,并提供娱乐公司未尽到安全管理责任及住院期间相关费用证明等材料作为证据,要求赔偿医疗费等相关费用。审理法院认为,相关证据证明某娱乐公司作为管理者未采取更为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来保障参与者的人身安全,对密室逃脱游戏造成林某的损害后果应依法承担责任,经综合评判双方行为及过错程度,法院判决某娱乐公司承担60%责任。

密室逃脱是当下广受年轻人群体喜爱的一种沉浸式体验游戏,本次案件的审理对司法机关、经营者和消费者在此类事件的审理和危险的预防上都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结合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法院作出上述判决的依据及该案件带来的启示。
2023-08-31更新 | 13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