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寻觅社会的真谛 > 社会历史的本质 >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题型:主观题-辨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4 题号:192426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心中有光,脚下有路。

【精神之光指引前行】

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自此,全国掀起了学习雷锋先进事迹的热潮,雷锋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一部分。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是雷锋在日记里对人生的思考,深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1)有人认为,雷锋精神应变革内涵,以适应新时代发展。请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知识加以评析。

【人性之光凝聚正气】

当前,在日趋多样多元的变革时期,中央电视台创办了《感动中国》这一人物类年终盘点节目。节目创办以来,100多位被评选出的“感动”人物和群体,无数次让我们泪眼婆娑,怦然心动。感动中国人物和群体的事迹不同、美德各异,但他们又都拥有“爱国”“务实”“守信”“崇学”“向善”等宝贵的精神和品质,这些精神和品质又都升华为社会共同崇尚的理念和价值,能带给大家不一样的感动:他们执著闪亮的人性光芒,净化心灵;他们催人泪下的感动力量,振奋精神;他们传递的社会“正能量”,已经催生了更多共识,凝聚了更多正气,引发了人性光辉的相互温暖与内心情感的共鸣共振。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知识,说明在日趋多样多元的社会背景下,感动中国人物为什么能引发人们内心情感的共鸣共振。
22-23高二·全国·假期作业 查看更多[1]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真题
【推荐1】(2007·江苏单科,38)材料一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充满活力的社会,也是团结和睦的社会。增强全社会创造活力,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生动局面。
材料二 江苏综合创新能力一直位于全国前列,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江苏拥有自己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和产品还很少,创新绩效较低。据此,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以“创业创新创优”为核心的新江苏精神,使江苏经济发展出现了由投资拉动向创新驱动、资源依赖向科技依托、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转变的良好趋势。
材料三 目前江苏创新创业创优的社会氛围正在形成,但“三创”活动仍然受到体制、政策、观念等因素的制约:如把冒尖者视为“冒失”,把打破常规者视为“异类”,只防出错不求出新,只求保险不愿冒险;民众性创新创业的机制尚不完善……
材料四 2006年9月,江苏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规定,除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禁入的领域外,民营经济都可平等进入。这条措施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平等性、竞争性。这条措施利用了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机制,可以激发民营企业的投资创业积极性。
(1)结合上述材料,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谈谈江苏为什么要大力弘扬“三创”精神。
(2)比照材料四,针对材料三中的问题,从经济常识、政治常识角度就如何激发社会活力各提一条建议,并简要分析说明。
2016-11-18更新 | 95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0年11月24日,国家以最高规格表彰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胸佩金色的奖章、身穿朴实的工装……1689名全国劳动模范和804名全国先进工作者齐聚人民大会堂,接受党和国家对于劳动者的最高礼赞。“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习近平总书记为劳模深情“点赞”,他要求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并指出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这必将激励广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在各自岗位上拼搏奋斗,用干劲、闯劲、钻劲鼓舞更多的人,让勤奋做事、勤勉为人、勤劳致富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激励广大劳动群众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面向未来,无论时代条件如何变化,我们始终都要始终重视发挥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主力军作用,使之成为党执政的坚实依靠力量;要努力建设高素质劳动大军,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产业工人队伍,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汇聚强大正能量。

材料二

劳模精神——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

劳动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

工匠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

它们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必定以深刻内涵而载入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册。


(1)结合材料一,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2)结合材料二,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说明“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3)请为“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进校园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2021-04-18更新 | 225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区块链是借由密码学串接并保护内容的串连交易记录(又称区块),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被认为是继蒸汽机、电力、互联网之后的一场新科技革命。

2019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确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

区块链技术应用已延伸到数字金融、物联网、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数字资产交易等多个领域。目前,全球主要国家都在加快布局区块链技术发展。我国在区块链领域拥有良好基础,要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积极推进区块链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推动区块链安全有序发展,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既不要高估区块链技术的现在;也不能低估区块链技术的未来。要加强对区块链技术的引导和规范,加强对区块链安全风险的研究和分析,积极探索发展规律。


(1)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我国重视发展区块链技术的原因。
(2)有人认为,区块链时代将是对传统经济的颠覆。请运用辩证否定观的哲学道理,评析此观点。
(3)从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角度,分析如何推动区块链安全有序发展。
2020-06-17更新 | 13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