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逻辑与思维 >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 创新思维要善于联想 > 创新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58 题号:1950924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流浪地球2》已在海外39个国家、地区上映,刷新了中国电影海外上映多项记录,为世界科幻注入中国想象。

材料一   《流浪地球2》凭借着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创造了中国式科幻叙事新话语。影片以宏大超凡的想象力为动力源,呈现了在未来灾难背景下,人类建造行星发动机将地球推向新家园的故事,为此,四种计划进入方案论证阶段,“移山计划”被最终选定。该计划大胆设计了以下步骤:建造万台行星发动机,驱使地球离开太阳系;建造三台卫星发动机,放逐月球,保障地球摆脱月球引力;顺利启程。不同于西方科幻作品中“造诺亚方舟去流浪”的冒险精神,影片以对家园不离不弃的情怀“带着地球去流浪”,提供了独树一帜的中国方案,展示了承载中华几千年文明的中国智慧。

材料二   《流浪地球2》中的相关法律场景引关注。

2023年3月3日,人民法院报以“小刘应聘”真实案例对影片中“试用期没有医保,受伤是否只能自掏腰包”的问题进行解读。

小刘应聘至甲公司,双方签订了劳动合同并约定试用期为1个月,试用期满后才能为小刘办理社会保险。工作未满20天,小刘在上班途中遇车祸受伤。甲公司以小刘不是正式员工,也没有缴纳工伤保险费为由拒绝支付工伤赔偿。


(1)结合材料一,运用“创新思维的特征”相关知识,说明《流浪地球2》是如何为世界科幻注入中国想象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法律与生活》知识,分析以上劳动合同是否有效,小刘遇车祸受伤能否得到赔偿。简要说明理由。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刘某是远近闻名的蔬菜种植高手,他除了自家承包的土地之外,为了扩大生产,他又从村集体承包了50亩土地,建起高标准的蔬菜大棚,扩大蔬菜生产规模。为了方便做生意和孩子读书,刘某在城里买了一套商品房。2020年2月,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蔬菜销售不好,刘某资金运转不畅,遂将其土地承包经营权设定抵押,获得银行贷款30万元。

材料二   地膜,曾被称为农业生产的“白色革命”,却因难以降解带来了“白色污染”。秸秆作为农业生产的副产品,其综合利用历来是一道难题。2011年,某课题组开启了把秸秆作为材料引入降解地膜生产的研究。2020年,课题组攻克了秸秆粉和生物降解高分子充分结合的难题,成功研发出秸塑复合生物降解地膜,实现了秸秆的高效利用和降解地膜生产成本的降低,化解了降解地膜产品推广中价格高昂的难题。为增强新型地膜的适应性,该课题组研制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农作物的个性化地膜,为西红柿、马铃薯、甜瓜等多种作物“量体裁衣”,对农作物增产提质的作用明显。学科交叉融合让秸秆变废为宝,实现了从“白色污染”到“绿色革命”的华丽转身。

(1)材料一中涉及的物权类型有哪些?刘某将自己在农村的房子卖给了同村的蔡某,两年后刘某再向村委会申请宅基地,他的请求能否得到支持?为什么?
(2)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分析材料中该课题组的成功是如何体现创新思维的。
2023-03-24更新 | 422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解题方法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是集科技、温度、文化、创新于一体的视听盛宴。

“数实点火”(数字火炬手和线下火炬手一起点火)方式是开幕式的最大亮点。在横跨全场的立体网幕上,承载着亿万人热情的“数字火炬手”缓缓跑过会场,与最后一棒火炬手汪顺,共同点燃名为“潮涌”的杭州亚运会主火炬塔。杭州亚运会的数字火炬运用了数字技术,打破了以往“实体火炬手”点燃圣火的惯例,“数实融合”的形式让更多人都参与火炬传递的壮举。每个线上、线下火炬手都是一个小火苗、一个发光点,汇聚在钱塘江上,形成一个具象“数字人”,踏着钱塘潮涌,步履坚定,向主场馆奔赴而来,真正体现全民参与的理念,展现“万里尚为邻”的友谊之情。

(1)结合材料,运用创新思维的特征的知识,分析“数实点火”是如何成为开幕式最大亮点的。
(2)结合材料,运用联系客观性的知识,分析“数实点火”成为开幕式最大亮点的原因。
2024-04-21更新 | 141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推荐3】材料一   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人类寻求自我进步的重要方式,人类正是在现代化进程中一步步走向现代化的。中国式现代化,不是西方现代化的翻版,而是中华文明的现代化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党领导人民破除西方现代化迷信,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成功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选择。


(1)结合《逻辑与思维》相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运用了哪些思维方法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

材料二   从新中国成立后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到改革开放后提出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与时俱进、砥砺前行,蹚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仅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2)“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通过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现了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也一定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结合材料,说明该论断遵循质量互变规律。

材料三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本质要求。连续五年来,我国制定了土壤污染防治法、噪声污染防治法、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黑土地保护法、湿地保护法,修改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并开展相关执法检查。2023年全国政协会议期间,委员们聚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围绕重点区域和重点流域绿色低碳发展、协同治理、生态修复与补偿等方面提出较多建设性意见建议。


(3)结合材料,请你以“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为主题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主题鲜明,观点正确,逻辑严谨;②使用思想政治学科术语;③严禁抄袭给定材料;④200字左右。
2023-07-18更新 | 10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