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逻辑与思维 >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 创新思维要善于联想 > 创新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53 题号:19523129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动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2022年10月3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该法积极适应新时代、新任务,就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是对现有生态法律规定在黄河流域落实的系统衔接和重大完善。

黄河保护法制定的总体思路(节选)

立足国情实际,顺应了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需要。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生态文明建设全局,把大江大河的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在长江的保护法治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中央围绕解决黄河流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作出了系列行动部署,构建了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框架体系,黄河保护法则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加强制度机制构建,统筹水生态、水资源、水灾害、水污染和水文化,分别独立设置章节。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体系;坚持生态优先,健全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体系;坚持守护安澜,筑牢水沙调控与防洪安全体系;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推进河湖环境整合整治;统筹协调,推动文化体系建设。

坚持问题导向,融生态保护与修复、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沙调控与防洪安全、污染防治、促进高质量发展、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等不同领域法律规则于一炉,真正实现综合治理,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生产发达、生活美好、生态平衡的“三生共赢”。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结合黄河保护法的制定,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21-22高二下·江苏宿迁·期末)探究与分享

视角一

传承文化

冬奥会火炬“飞扬”整体外观极具动感和活力,有着奋发向上的态势和生生不息的内在力量。为凸显火炬的中华文化气韵,设计师们研究学习中华文化艺术,不断修改方案40余版,完成近万张手绘草图,最终突破了工业设计的机械化思路和创作方式,赋予了火炬飘带造型以天然柔和的姿态和生命的张力。“飞扬”的设计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思想实现了完美契合。

视角二

独领科技

“飞扬”外壳和燃烧罐开创性地采用重量轻且耐高温的“碳纤维”材料;在制作过程中,采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三维立体编织成型技术,将炭纤维和特殊树脂相融合进行火炬不规则形状的创新。由于特殊树脂耐火性只有500度,而火炬燃烧时温度高达800度,为此他们通过技术创新并经过反复烧制测试,成功解决了这一重大难题。“飞扬”不仅耐高温,而且还能抗10级大风和暴雨。

视角三

惊艳世界

我国从2008年就开展碳纤维技术攻关。至今,不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成套技术,而且在该项目研制上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本次国际奥委会执委会对“飞扬”给予高度的肯定,认为这次“飞扬”的设计和制作是世界首创,让全世界人们充分感受到飞扬的“魅力”。“飞扬”既有文化传承,又有科技创新,为世界奥林匹克事业的发展谱写了新的篇章。
结合材料,运用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1)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火炬设计和制作理念“新”在哪里?
(2)火炬“飞扬”的诞生过程对我们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有何启示?
昨日更新 | 3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天,周瑜在商议军事时提出让诸葛亮赶制10万枝箭。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好,立下了军令状。诸葛亮事后请鲁肃帮他借船、军士和草把子。第三天,诸葛亮请鲁肃一起去取箭。

遂命将二十只船,用长索相连,径望北岸进发。是夜大雾漫天,长江之中,雾气更甚,对面不相见。孔明促舟前进,果然是好大雾!……

当夜五更时候,船已近曹操水寨。孔明教把船只头西尾东,一带摆开,就船上擂鼓呐喊。鲁肃惊曰:“倘曹兵齐出,如之奈何?”孔明笑曰:“吾料曹操于重霁中必不敢出。吾等只顾酌酒取乐,待雾散便回。”

却说曹寨中,听得擂鼓呐喊,毛介、于禁二人慌忙飞报曹操。操传令曰:“重霁迷江,彼军忽至,必有埋伏,切不可轻动。可拨水军弓弩手乱箭射之。”又差人往旱寨内唤张辽、徐晃各带弓弩军三千,火速到江边助射。比及号令到来,毛瑜、于禁怕南军抢入水寨,已差弓弩手在寨前放箭;少顷,旱寨内弓弩手亦到,约一万余人,尽皆向江中放箭:箭如雨发。孔明教把船吊回,头东尾西,逼近水寨受箭,一面擂鼓呐喊。待至日高雾散,孔明令收船急回。二十只船两边束草上,排满箭枝。孔明令各船上军士齐声叫曰:"谢丞相箭!"比及曹军寨内报知曹操时,这里船轻水急,已放回二十余里,追之不及。曹操懊悔不已。


请结合材料,运用科学思维的知识分析“草船借箭”蕴含的智慧。
2023-04-01更新 | 1162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说到奥运会主火炬,人们脑海中想到的首先就是一团熊熊烈火,不管是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开幕式上的神来一箭,还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空中飞人,观众已习惯了放在主火炬台上的“大火”。按照这样的方式,每一分钟,它都要燃烧大量燃料,从冬奥会到冬残奥会,一直持续一个多月。

不同于以往的盛大与恢宏,2022年北京冬奥会主火炬首次以“微火”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这是奥运史上全新的一幕。全部参赛代表团的引导牌组成了巨大的雪花,这朵大雪花加上缠绕的橄榄枝,构成了火炬台,经过火炬手的接力,最后一棒火炬搭乘着这朵雪花升起在鸟巢中央,原来这就是本届冬奥会的主火炬!中间的火炬火苗虽然小,但是所有国家将它围在中央,共同保卫这个和平的火焰,蕴含了世界人民对美与和平的期盼。这次火炬点燃方式清晰地传达了低碳环保的理念,生动地表达了“一起向未来”的主题。

题目设问: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谈谈北京冬奥之火点燃方式的创新之处。

考生甲作答如下:

①创新思维的思路具有多样性。中国放弃了大火炬台的形式,以另一种思路,选择小火炬台被雪花包围的方式。②创新思维的步骤具有跨越性。这次火炬台不是以大火炬点燃的方式,而是直接将小火炬旋转,同时也节约了燃料。③创新思维的结果具有独特性。以这种方式更给观众带来了不同的视觉和精神体验。


这是某市模拟考试中的一道试题及考生甲的作答。请指出考生甲所犯的逻辑错误。
2023-04-20更新 | 8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