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探索认识的奥秘 >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 实践的特征
题型: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3 题号:20218692

材料一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是毛泽东同志的名言。习近平同志进一步深化了调查研究的思想,赋予了调查研究以时代意义,提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习近平同志在湖南十八洞村调研,创造性提出“精准扶贫”理念;到江苏调研,首次公开将“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一并提出;赴浙江调研后,首次正式提出“新发展格局”……

材料二   1992年9月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制定“三步走”战略规划: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载人航天工程是一个系统的、有层级的整体,由航天员、空间应用、载人飞船等八大系统组成,各子系统既分工明确又相互关联。30年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汇聚了全国数千家单位,数十万人为其服务。西安的发动机、天津的太阳能电池、上海的推进剂……只要总指挥部一声令下,各部件前一天还在各自的工厂里,第二天就能“飞”到北京的总装车间。

材料三   劳动是成功的必由之路、创造价值的源泉。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我国去年将多种劳动技能将纳入课程,让中小学生学习劳动技能。通过劳动,让他们在劳动中体味到劳动的意义和价值,感受到劳动带来的快乐,也使他们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用劳动之手创造幸福生活。



【设计意图】基础检测(1--4):这部分选题考察学生对本课时基础知识的把握和识别。达到到必备基础知识的简单、正确的再认和描述。

【设计意图】知识综合(5--7):这部分选取的试题体现出对高考必备知识的综合性考察,同时也考察学生的综合思维和概括能力。能对相关知识做辩证的比较,或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设计意图】拔高训练(8--11):这部分选取的试题体现出对学生高考关键能力、学科素养的考察,学生能够初步运用哲学知识,透过现象看本质,对社会现象和某一观点做出分析、评析的能力,并能揭示其背后的哲学逻辑。

【设计意图】开放探究(12--14):这部分选取的试题体现出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必备能力的的深度考察,答案不唯一,调度多种知识,观照学生思维个性,注重考查考生创新能力、发散思维。
1.分析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的原因。
2.什么是实践?说说实践的特点。
3.简述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4.为什么说认识依赖于实践?
5.有些人认为,学生在学校开展劳动实践可有可无,读书学习才是获得知识的根本途径。运用认识论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6.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知识,阐明中国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分步推进的理由。
7.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阐述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原因。
8.运用实践的知识说明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的正确性。
9.运用认识论的知识说明神舟飞船航天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实践是怎样为认识发展提供动力的。
10.分析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实施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1.从蓝图绘梦到奋斗圆梦,几代中国航天人书写了用航天梦托举中国梦的壮丽篇章。运用实践及其特点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12.运用“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知识,写一篇哲学小短文,说明我们党强调要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的合理性。
要求:紧扣主题,逻辑清晰,字数在150字以内。
13.结合材料,从物质与意识、实践与认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三个角度中任选一个,阐释新时代新征程要继续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的原因。
14.为将劳动教育落到实处,该班拟以“劳动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请你围绕主题列举两项活动。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5G”是指第五代无线通信网络。由于在数据传输速度、容量和数据传输延迟方面的优势,5G将对人类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带来革命性影响,因而成为世界各主要大国战略博弈的焦点。我国高度重视5G发展,2019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已向中国移动等4家电信运营商正式发放5G商用牌照,我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无论是5G的商用推广,还是未来向6G发展,都需要科技的不断创新。科技创新,尤其是原始性创新,是一种向未知领域探索的活动,要宽容失败,允许和鼓励试错,以释放创新空间、激发创新活力。

材料二:1G、2G先后由美国、欧洲主导,中国技术几乎空白,只能遥遥相望。2000年,3G标准正式公布,中国提交的TD-SCDMA成为三大国际标准之一。在商业化上,虽然中国比欧美晚了8年,但已经能够紧随其后。4G时代,中国不仅主导了TD-LTE成为国际主流标准,还建成了全球最大的4G网络,实现了与世界同行。在即将到来的5G时代,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企业不负众望,在标准制定、前沿技术研发和网络建设实践等领域全面崛起,站在了全球技术创新的最前列。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从认识论角度,分析科技创新“要宽容失败,允许和鼓励试错”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我国移动通信产业是如何实现从“跟跑者”向“领跑者”转变的。
2020-05-09更新 | 146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6月17日,中国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乘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前往空间站,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这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又一个里程碑,这背后是全国100多个研究院所、3000多个协作单位和数十万工作人员近几十年的团结协作和辛勤付出。2003年,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杨利伟成为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在发射过程中,火箭和飞船产生了共振,震得杨利伟的五脏六腑都要碎了,在痛苦的极点,他以为自己要牺牲了。杨利伟安全返回后,工作人员分析这种情况,认为飞船共振主要来自火箭的振动,通过改进技术工艺,最终解决了问题。2005年,执行神舟六号飞行任务的聂海胜说:“我们乘坐的火箭、飞船都非常舒适,几乎感觉不到振动。”中国航天人不断解决问题、完善相关的航天系统,推进我国航天事业不断向前发展。2021年,聂海胜执行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在火箭和飞船发射升空后,他在返回舱中情不自禁地说:“感觉真好!”目前三名航天员已按计划开展空间站各项工作。


(1)结合材料并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不断取得新成就的原因。
(2)班级举行“学习航天精神,放飞青春梦想”主题班会,参考以上两则材料,请列举两个发言要点。
2022-05-17更新 | 105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央从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诸多方面综合考虑作出的决定,并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发射无人和载人飞船,将航天员安全送入近地轨道,进行对地观测和科学实验,并使航天员安全返回地面。

第二步,继续突破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多人多天飞行、航天员出舱在太空行走、完成飞船与空间舱的交会对接。在突破这些技术的基础上,发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建成完整配套的空间工程系统。

第三步,建立永久性的空间试验室,建成中国的空间工程系统,航天员和科学家可以来往于地球与空间站,进行规模比较大的空间科学试验。


运用实践特点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过程所体现的道理。
2023-01-11更新 | 22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