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法律与生活 > 民事权利与义务 >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 > 积极维护人身权利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35 题号:2116630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不容任何污蔑和亵渎。近代以来,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促进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而毕生奋斗、英勇献身的英雄烈士,功勋彪炳史册,精神永垂不朽。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历史记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是全社会共有的精神财富。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院士毕生躬耕田野,致力于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在袁隆平因病逝世、举国悲痛之际,张某利用境外信息网络平台,公然发表、转推侮辱、诋毁袁隆平院士的推文共计9条,相关推文被他人留言10条,被转推36次,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引发公众强烈愤慨。

在经依法征询袁隆平院士近亲属的同意后,天津市检察院第二分院向天津二中院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天津二中院经公开审理后,依法判决被告人张某管制六个月,并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在国家级新闻媒体公开赔礼道歉、消除影响。

结合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相关知识,说明天津二中院判决的正确性及其社会意义。
23-24高三上·江西鹰潭·阶段练习 查看更多[4]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缘起】

在现实生活中,因噪声而引起的矛盾纠纷时有发生,A市居民甲无视其居住小区的管理规约,经常在小区的楼间空地上组织活动播放音乐,导致周围许多住户无法正常作息。

【过程】

邻居乙向当地公安机关投诉。经专业测量,甲所播音乐音量昼间略低于60分贝、夜间略低于50分贝。

邻居丙在个人微博上发帖公布了自己与甲交涉全过程的录音,“曝光”了甲所在单位网站上公布的其姓名、照片和联系电话,并在照片中甲的额头上加了贬损性文字。帖子发出后,大量网友拨打甲的电话对其进行指斥。甲遂起诉丙,称:丙公布录音,侵害了自己的名誉权;丑化并公布自己的照片,侵害了自己的肖像权;公布自己的姓名和联系电话,侵害了自己的隐私权。丙回应称,甲无视小区规约,制造噪声干扰邻居生活的行为才构成侵权。

相关资料《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八条违反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制造嗓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警告;……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2018年修正)第五十八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可以并处罚款:……(二)违反当地公安机关的规定,在城市市区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组织娱乐、集会等活动,使用音响器材,产生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过大音量的;

根据《A市声环境功能区区划》(A市公安机关行政处罚的依据),甲所居住的小区属于2类区,执行环境噪声限值为昼间60分贝、夜间50分贝。

乙认为:只要制造嗓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就应受到警告处罚,甲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所以甲应受到警告处罚。甲认为:只有违反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才应受到警告处罚,自己没有违反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所以不应受到警告处罚。

(1)关于居民甲制造噪声的行为是否应受到行政处罚,针对《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八条,甲和乙各执一词。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分别判断甲乙推理的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2)假如你是一位媒体评论人,根据上述案件,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知识,自拟题目,写一篇短评。要求:①围绕主题,逻辑清晰;②角度完整,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③字数在150字左右。
2024-05-30更新 | 93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王某在某眼镜店更换镜片试用后,发现镜架螺丝松动,要求返修。商家发现螺丝滑丝,已无法修理,将该情况告知王某,王某认为是眼镜店更换镜片导致无法修理,而商家不认同。于是王某在网上发布了一个标题为《某眼镜店老板超级无耻》的网帖,该网帖中多次使用“超级无耻”等谩骂性语言,有九千余人查看且有多人回复该网帖。商家要求王某删帖,王某则认为自己是正当维权,不予理会。眼镜店遂将王某诉至法院要求赔礼道歉、消除影响、赔偿损失。法院经审理认为王某侵害了商家名誉权。判决王某在网站上向该眼镜店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且需连续刊登三日。王某由“维权者”变成了“侵权者”。


(1)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知识,从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角度,谈谈消费者如何防止“维权”变为“侵权”。
(2)结合材料,运用科学思维的知识,判断下列两个推理结论是否真实,并说明理由。
王某推理:
正当维权无需删帖,我是正当维权,所以我无需删帖。
商家推理:
如果王某同意删帖,那我就不去起诉。现在王某拒绝删帖,所以我一定去起诉。
2023-09-01更新 | 238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梁林(化名)和崔明(化名)均就读于河北保定某全托寄宿制学校小学三年级。2022年3月10日19时左右,梁林和崔明等七名同学一起在学校操场玩游戏,崔明在追逐时故意推倒梁林,导致梁林门牙磕掉一块,额面部擦伤。班主任老师知道后立即查看了梁林同学的伤情,向同学们了解情况,查看了操场监控,并及时联系了涉事学生家长。经诊断,梁林为外伤性牙冠折断,双方家长多次协商未能就赔偿达成一致意见,梁林将学校、崔明一家诉至法院。


结合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的有关知识,指出该校园伤害案中的侵权人是谁,侵犯了梁林的什么权利,并说明应当如何依法划定各方责任。
2023-07-19更新 | 15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