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逻辑与思维 >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 走进思维世界 > 思维形态及其特征
题型:复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1 题号:21193298

以亚运见中国之姿

潮起亚细亚,最忆是杭州。杭州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杭州第四届亚洲残疾人运动会以体育促和平、促团结、促包容,为世界呈现了一幅精美的体育画卷、文化画卷。

1.杭州亚运会主题口号“心心相融,爱达未来”,杭州亚残运会主题口号“心相约,梦闪耀”,奏响推动构建亚洲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强音。中国用体育盛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     
A.贡献中国方案与智慧,展现大国胸怀与担当
B.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促进共同合作与发展
C.主导国际秩序与格局,促使发展更公正合理
D.主张通过对话和结盟,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
2.(多选)响应“人人都是东道主”号召,全民亚运的热情不断升温。杭州148万人城市志愿者队伍为参赛者送上最热情的问候与服务,既为亚运的成功贡献了智慧与汗水,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赞扬。志愿者们的做法(     
A.在对社会的贡献中实现人生价值B.受核心价值观引领投身劳动实践
C.为人们提供丰富物质产品和服务D.坚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意识
3.亚运会吉祥物、会徽、奖牌等设计将源远流长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开拓创新的现代文明进行了巧妙融合。
(1)(多选)杭州亚运会吉祥物灵感源自良渚古城遗址的“琮琮”,额头印着“神人兽面纹”,寓意不畏艰险、超越自我;代表京杭大运河的“宸宸”,头顶钱江潮,额头嵌以拱宸桥图案,象征乘风破浪、勇立潮头;戴着荷叶形头饰,以三潭印月为顶的“莲莲”,仿佛从西湖的烟柳画桥深处走来,代表万物互联、开放包容。从思维基本形态来看,三个吉祥物的设计(     )
A.以感性形象为思维基本单元,运用联想等反映事物
B.反映了思维运行方式的推导性和思维表达的严谨性
C.以感觉、知觉为基础,把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
D.体现了思维运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
(2)亚运会吉祥物深受人们的喜爱,吸引人们纷至沓来。数据显示,浙江省28.3%的制造业小微企业出现了新的围绕亚运吉祥物的热销商品与服务商机。产生这些商机,这主要反映了市场__________机制的调节作用。(     )
A.价格
B.供求
C.竞争
(3)杭州亚组委已对亚运会会微、口号、名称、吉祥物等申请登记保护。杭州某公司未经许可,在其网站发布了含有修改版杭州亚运会吉祥物图形标志的商业宣传视频。
请综合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相关内容对该公司的行为进行评析。
______
4.在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通过数字技术,国宝级名画《千里江山图》成为了移动的山水,凭借美轮美奂的视觉体验赢得了亿万观众的喜爱。而“数实融合”的点火方式,则让报名参加火炬传递的上亿“数字火炬手”化身传统文化“数字推介官”,与最后一棒火炬手共同点燃主火炬塔┄┄这不仅体现了“天人合一”思想和“万物有灵”的观念,也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全民参与亚运。

央视总台面向全球通过各类海外传播平台发布多语种特稿,对杭州亚运会开幕式进行宣传报道,全球阅读量达6.83亿次,引发国际社会热烈反响,荣获全球盛赞。


结合材料,分析说明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是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相似题推荐

复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2020年中国志愿服务发展达到一个新的里程碑高点。今年北京冬奥会上,志愿者群体用微笑与善意,诠释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让北京冬奥会充盈着更多春天般的温暖。下表是有关我国志愿服务及北京冬奥会志愿者的数据:

表1:2020年我国志愿服务的相关数据。

实名注册志愿者总数累计志愿服务时间总数注册志愿者总数比2019年增长累计志愿服务时间总数较2019年增长
1.92亿人37.19亿小时23.87%63.98%

数据来源:《慈善蓝皮书: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21)》。

表2:2022年北京冬奥会志愿者的相关数据。

赛会志愿者城市志愿者志愿者报名人数赛会志愿者18—35岁人群占比
1.9万名约20万突破100万95%

数据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注:北京冬奥会赛会志愿者中,大学生志愿者成主力军,占比约8成左右。


无论是在北京冬奥会赛场上,还是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志愿者已经成为最靓丽的风景线。高中生小李认为:参与重大赛事活动和基层治理的志愿者对中学生具有榜样作用,乐于奉献、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的社会风气正在影响千千万万中学生。因此,新时代,中学生能更加积极地参与志愿服务。

1.“中国青年志愿者标志”的整体构图为心的造型,同时也是英语“青年”(YOUTH)的第一个字母Y,图案中央既是手,也是鸽子的造型,与红色的背景构成爱心图案,表现了青年志愿者“热心献社会,真情暖人心”的主题。这一设计主要运用的思维方式是(     
A.以大胆而浪漫的想象为基础激发创作的灵感
B.以生动的画面等感性形象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
C.以概念反映认识对象,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请从内外因辩证关系的角度,综合运用学科内容,结合材料谈谈小李的观点是否成立。
(链接:在事物的变化发展中,内外因同时存在,缺一不可。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2022-06-16更新 | 8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