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 传统文化的继承 >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态度
题型:主观题-辨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8 题号:21399364

全盘西化论认为,“中国的问题,根本就是整个文化的问题”,中国文化的出路就是要中国文化彻底地西化。

文化复古主义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千年道统不能丢弃,中国文化的唯一出路就是要重新确立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恢复“儒教”,返回孔孟之道,在全社会提倡尊孔运动,倡导诵经复古;四书五经就是当代文化,只要念好四书五经就能够建成文化强国。


你认为上述观点存在哪些不足和局限?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是唱遍大江南北的“二十四节气”歌。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是古代中国人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认识到的季节更替和气候变化规律,凝聚了中国人对大自然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观点及方法。最初“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中下游并指导那里的农事活动,后来我国从东北到海南都使用“二十四节气”。但是各地的人们会根据身边自然的具体变化,生产出当地合于“二十四节气”的表述,由此诞生了丰富多彩的“二十四节气”相关的本地化文化。如关于春分的农谚:华中有“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湖北有“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广东有“春分在前,斗米斗钱”。    
材料二:“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是中华民族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动见证。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二十四节气”还派生出了诗词、谚语、歌谣以及配合节气的民俗节庆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仅在古代,在现代“二十四节气”也已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清明节气的祭祖活动、冬至的吃饺子等。在农村,“二十四节气”仍然指导着农民的农事活动。广大老百姓也会按照节气规律来调整作息、饮食和养生等等。
(1)结合材料一,说明人们是如何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来总结和运用“二十四节气”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传承“二十四节气”的文化价值。
2017-08-07更新 | 261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潮州陶瓷历史悠久,是我国的古瓷都和陶瓷文化发祥地之一。在唐代,受长江流域灿烂文化的影响,潮州陶瓷古窑悄然兴起,此时出现制瓷工艺,潮州城郊窑场遍布,种类繁多,盛极一时。宋代,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除了为炉、壶、盂、罐一类日用器皿装饰之外,还结合当时的需求,进行观赏瓷器的制作,如西洋狗、狮子、人像和佛像等,其手法简练而传神,造型技艺相当高明。潮州陶瓷进入辉煌时期。


运用“文化继承与发展”的相关知识,谈一谈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2019-03-05更新 | 186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认同是文化自信的根基。没有文化认同,就不可能坚定文化自信。

材料一:增进文化认同,需要正确处理一元指导与多元文化发展的关系。在指导思想上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中国人民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同,不仅源于其真理性、科学性,更源于对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的认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并不排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多样性。对待多元文化,应保持必要的尊重和包容,但绝不可放任自流。思想文化越是多样,越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否则文化建设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

材料二:增进文化认同,在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上切忌妄自菲薄。在中西文化比较中,将文化差异视为文化差距是必须克服的思想偏差。所谓“差异”是指文化特质与形式不同,而“差距”是以一定标准对文化的先进与落后作出判断。我们不能把差异当成差距,不能把西方文化奉为更先进、更高级的文化样式而盲目学习模仿。而应在保持自身文化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同时,积极同世界文化对话,在多元文化和谐共生中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矛盾的基本属性的知识谈谈对正确处理一元指导与多元文化发展关系的认识。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如何通过增进文化认同来增强文化自信。
(3)增进文化认同需要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下功夫,请你为开展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提出三条建议。
2020-06-11更新 | 7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