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文化与生活 > 文化与社会 > 文化的作用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61 题号:527600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是唱遍大江南北的“二十四节气”歌。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是古代中国人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认识到的季节更替和气候变化规律,凝聚了中国人对大自然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观点及方法。最初“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中下游并指导那里的农事活动,后来我国从东北到海南都使用“二十四节气”。但是各地的人们会根据身边自然的具体变化,生产出当地合于“二十四节气”的表述,由此诞生了丰富多彩的“二十四节气”相关的本地化文化。如关于春分的农谚:华中有“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湖北有“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广东有“春分在前,斗米斗钱”。    
材料二:“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是中华民族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动见证。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二十四节气”还派生出了诗词、谚语、歌谣以及配合节气的民俗节庆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仅在古代,在现代“二十四节气”也已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清明节气的祭祖活动、冬至的吃饺子等。在农村,“二十四节气”仍然指导着农民的农事活动。广大老百姓也会按照节气规律来调整作息、饮食和养生等等。
(1)结合材料一,说明人们是如何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来总结和运用“二十四节气”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传承“二十四节气”的文化价值。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中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总体来说,是礼治和法治的结合,是礼法并治。
礼治既表现在国家治理中体现出的文化精神。中国自古就重视文化立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精神警戒,“百善孝为先,家和万事兴”的齐家之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治国之道,“仁义礼智信”的基本价值,“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奋进态度等,对中国古代治国理政以及全体中国人的人格言行影响深远。
在礼治之下,中国历史上也发展出了与其相应的法制,有法制体系,规范社会治理的各个方面。例如监察制度,唐朝就有“四善二十七最”“六察法”等,对官员的监察和考核进行详细严格规定。中国历史上治理较好的时期,都是哪些文化较昌明开放的时代,比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当文化精神比较衰退保守的时候,便出现社会治理和制度的相对颓废。
所以,今天在全社会大力倡导法治的同时,也应注意到,“徒法不足以自行”“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应大力加强礼治,注重夯实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当今社会治理为什么要“加强礼治,注重夯实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2017-06-10更新 | 105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教育惩戒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依法对学生违纪失范行为进行处罚,避免违纪行为再次发生的一种行为。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在实施教育惩戒时无章可循、无法可依,导致惩戒失当,惩戒变成了惩罚,出现了惩戒失当和惩戒缺失两种极端的情况。2020年12月23日,教育部在前期广泛调研、公开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颁布《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以下简称《规则》),旨在把教育惩戒纳入法治轨道,更好地推动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规则》回应了社会关切的教育热点问题,首次对教育惩戒的概念进行了定义,规定教育惩戒是“学校、教师基于教育目的,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管理、训导或者以规定方式予以矫治,促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教育行为”,明确教育惩戒不是惩罚,而是教育的一种方式,强调了教育惩戒的育人属性,是学校、教师行使教育权、管理权、评价权的具体方式。《规则》强调,实施教育惩戒应当遵循教育性、合法性、适当性的原则,“符合教育规律,注重育人效果;遵循法治原则,做到客观公正;选择适当措施,与学生过错程度相适应”。


(1)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分析教育部出台《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的正确性。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教育部出台《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对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作用。
(3)某校开展《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学习活动,请你为教师如何正确行使教育惩戒权提两条方法论建议。
2021-05-18更新 | 296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健在的抗战老战士、老同志,抗战将领或其遗属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文艺晚会《胜利与和平》,在南京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国家举行系列活动以弘扬抗战精神。同时,各地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为主题,结合当地抗战历史,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主题教育活动。

材料二:绿色、内容安全、健康,是我们发展移动互联网必须坚持的方向。发展绿色移动互联网,利国利民。绿色移动互联网的建设,各类网站、手机软件运营商、移动客户端软件运营商等企业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仅仅依靠他们是远远不够的。


(1)“弘扬抗战精神可以提高中华民族的精气神”。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一,对此观点进行分析说明。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请你从政府和消费者角度为绿色移动互联网建设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
2018-11-19更新 | 22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