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 把握世界的规律 >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 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及其方法论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19 题号:2237650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4年3月5日,全国人大十四届二次会议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指出稳是大局和基础,进是方向和动力,该立的要积极主动立起来,该破的要在立的基础上坚决破。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

材料二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正值人类命运发展的关键节点,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积极响应与支持。

2021年9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发展倡议明确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关键性动力,也为各国制定可持续发展政策示范了可行性路径。

2022年4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时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全球安全倡议较为系统地解答了“世界需要什么样的安全理念、各国怎样实现共同安全”的时代课题,是运用历久弥新的中国智慧为全人类自救于危难、发展于和平、成就于安宁而审慎提出的中国方案。

2023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时提出全球文明倡议。该倡议聚焦“四个共同倡导”核心理念,回答了在全球不同文明之间“为什么需要交流互鉴”“为什么能够交流互鉴”“交流互鉴些什么内容”以及“如何进行交流互鉴”这四个目标导向的重要命题,进一步拓展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可行性,为人类社会最终向何处去提供了更多的思想启迪。

(1)结合材料一,运用“把握世界的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贯彻“先立后破”的理由。
(2)结合材料二,运用《逻辑与思维》中创新思维方法的知识,对“三大全球倡议”加以说明。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在实践中,只有不断夯实文化安全工作,才能确保文化强国如期、高质量建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国家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防范和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掌握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文化不只具有修养性情、陶冶情操、滋养精神的功能,也具有安全属性,文化安全意味着民族文化身份不受有可能破坏其根基的内外部因素所威胁。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价值观念、社会思潮复杂多变,这对中华传统文化形成了很大冲击。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思想文化、意识形态领域是他们长期渗透的重点,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任务更加艰巨。


有人对于维护文化安全提出了自己的困惑:“既然要维护文化安全,为什么又要推进文化交流互鉴?”运用矛盾的基本属性的知识对此加以解答。
2023-01-19更新 | 79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二十大号召,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与西方现代化不同的是,中国式现代化主张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探索创立具有包容性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使中华文明再次迸发出强大精神力量。

坚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平共处、和谐共生,努力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西方“文明冲突论”对人类文明的桎梏,推动人类创造的各种文明交相辉映、相互尊重、和谐共处。


(1)比较中西方现代化发展道路并运用矛盾的基本属性原理,说明坚持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合理性。
(2)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022-12-11更新 | 332次组卷
主观题-图表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诺基亚公司是芬兰曾经享誉世界的著名通讯公司。但近年来,在市场竞争中逐步走向衰弱。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诺基亚的衰落拯救了芬兰经济。
时间
事件
2001年
巅峰时期的诺基亚市值逼近2500亿美元,世界第三。
2008年
诺基亚售出4.68亿支手机,市占率39%,诺基亚最高为芬兰贡献过4%的GD.P和25%的出口。全球员工12万人,光是芬兰就有25000名。
2013年
手机部门卖给微软之后,微软就宣布裁员1.8万人,大部分都是芬兰员工。
2014年
芬兰经济就开始复苏,根据达沃斯论坛的2020欧洲竞争力排行榜,芬兰和瑞典、丹麦一道,占据了三甲的位置。

材料二:公司不断裁员,被裁员工从诺基亚出走后.并未失业,他们在手机制造和无线通讯领域都有很深的技术积累,于是组建了无数个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初创公司,诞生的知名公司包括“愤怒的小鸟”、“部落冲突”“ JollyA.”等移动互联网析贵.盘活了就业和芬兰经济。在这个过程中,诺基亚充分发挥了大公司的社会责任感,对这些初创企业进行了大力扶持.加上政府的支持,使得芬兰的创业氛围空前高涨。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并从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的角度,谈谈诺基亚公司上述做法对我国企业应对全球化发展战略的启示。
(2)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分析法解读为什么“诺基亚的衰落拯救了芬兰”?
材料三:“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创新发展理念,是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新的理论突破和实践突破,对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其有重大指导意义。“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创新发展是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力基础,坚持创新发展要遵循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
(3)结合材料三,用“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的知识,分析“创新发展理念”是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之首的理论依据。
2016-11-26更新 | 31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