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425 题号:2858413
文化自信,是兼容并蓄、海纳百川之后的自信,也是尊重文明多样性基础上的自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借鉴而形成的文明。唐代中国通使交好的国家多达70多个,促进了中华文化远播世界,也促进了各国文化和物产传入中国。明代郑和七次远洋航海,留下了中国同沿途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佳话。之后,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更是频繁展开,这其中有冲突、矛盾、疑惑、拒绝,但更多的是学习、消化、融合、创新。
材料二:第十一届中国文化艺术节将在2016年在陕西省举办,为举办好这次盛会,陕西省公共图书馆达到152个,1000多个乡镇基本实现综合文化站全覆盖,5万多家农家书屋建成;陕西省将举办各种活动,吸引群众广泛参与,让群众成为真正的主角,群众文化活动风生水起,各类文艺演出近万场,广场演出5万多场,让广大人民享受到了真正的文化大餐。
(1)结合材料一,运用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知识,谈谈我们应怎样树立文化自信?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陕西省是怎样让广大人民享受到真正的文化大餐的。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为了隆重表彰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作出杰出贡献的英雄和先锋,党和人民授予钟南山“共和国勋章”,授予张伯礼、张定宇、陈薇“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向他们颁授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奖章。他们的英勇表现和感人事迹可歌可泣、催人奋进,他们的名字和功绩,将永远铭刻在共和国的丰碑上。

材料二   理念引领行动,方向决定出略。习近平提出人命运共同体理念,并用中国的“和”文化来构建和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反复向世界阐释中华“和”文化,郑重表达中国的“和平”“和谐”“合作”的外交准则。他说:“中华民族历来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坚定理念。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在中国代代相传,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中,深深体现在中国人的行为上。”
(1)结合材料一,这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的英雄和先锋们集中体现了什么精神?这种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是什么关系?
(2)结合材料二,运用“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和”文化的认识。
2021-09-19更新 | 458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世界上只有两种强大的力量,即刀枪和思想,从长远看,刀枪总是被思想战胜的。”拿破仑这句话揭示出上层建筑拥有比物质力量更深远的影响力。我国文化强国战略主要包括培育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等大思路。为了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除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外,必须增强民族自信,而民族自信的关键,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
有人说,坚持文化自信,必然会妄自尊大,影响到对外来文化的吸收。请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角度批驳之。
2017-06-13更新 | 322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20年10月1日至8日,央视新闻新媒体推出大型主题报道《坐着高铁看中国》,全景式展示“十三五”规划成就和中国之美。从白山黑水到彩云之南,从大漠戈壁到江南水乡,无数银龙穿云破雾,贴地飞行,奏响新时代伟大复兴的壮丽乐章,展现流动中国的美丽画卷。中国高铁从无到有,从追赶到引领,从“四纵四横”到“八纵八横”发展势头之迅猛令人惊叹不已。截至2020年7月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达到36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我国高铁自主创新技术的发展,不仅推动了国内高铁网的建成,而且还不断走向世界,大大地推动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材料二:坐着高铁看中国,不仅领略流动中国的创新之盛,而且还能体验流动中国的绿色之美、文化之美。在成贵高铁上,文旅宣传员刘永仙身着隆重的族服饰,向旅客们展示各种漆器物件。她介绍:“这是来自大方的族器,明朝时期可是贡品。我们的工艺品已经有六百多年历史了,成贵高铁开通之后,为我们出去宣传大方器提供了很大帮助,不仅仅使我们走出去更方便了,还能让全国各地的人来大方欣赏这里的民族民间文化技艺。高铁网的建成不仅拉近了中国各地区之间的距离,也拉近了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距离,加快了中国人共同富裕的步伐,也给中外文化交流增加了助推力。


(1)阅读材料一,运用“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知识,说明我国高铁技术的创新发展是如何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
(2)阅读材料二,运用“文化多样性与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谈谈我们对待中外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合理态度。
(3)请针对我国高铁技术创新发展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并说明其方法论依据。
2020-12-04更新 | 77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