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寻觅社会的真谛 > 社会历史的本质 >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题型: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6 题号:2930134
古往今来,农业问题始终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30年前,安徽省小岗村的18位农民,按下了18颗红手印,搞起了“大包干”,掀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这一改革被认为是1952年全国完成土地改革之后农业生产力的第二次大解放。从1978年到2007年的30年间,全国农民的人均纯收入由134元增加到近4140元,农产品彻底告别了短缺时代,广大农民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假若让你写一篇有关农民与改革的评论性文章,请你谈谈文中应当运用的唯物史观道理。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材料一 最近,“美人”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无私救助溺水者的“最美女护士”、用双臂撑起坠楼男孩生命的四位“最美农民工”、为孩子教育奉献青春的“最美乡村教师”、尽职尽孝的“最美母亲”……这些“美人”都是平凡的人,因为在生命的某个时刻显示出来的勇敢和大爱折射出人性的光辉,让人们深受感动与震撼,他们体现了我们对传统美德的继承,激发了社会向善的力量,推动了社会进步发展,也让生活变得温暖明亮。
材料二   善良为“美”,助人为“美”,奉献为“美”,尽孝为“美”……这些都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应有内涵。在我国社会经济结构日趋多样化以及各种思潮相互激荡的新形势下,人们对“美”又有了更深更新的理解。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当前应该怎样提升全社会的道德水平?
(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分析人们对美有更新理解的哲学依据。
2016-12-12更新 | 768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2021年,中国共产党喜迎百年华诞。

材料一   回顾党的历史,我们党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敢于正视问题、克服缺点。在筚路蓝缕的石库门,在星火燎原的井冈山,在确定宗旨的延安城,在进京赶考前的西柏坡,在青藏高原 天路,在大漠深处的航天城,在印下血书的小岗村,在冲破禁区的蛇口,在连通世界的桥头堡,在制度创新的示范区,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回到历史现场,探究历史脉络,便可找到 一个百年大党风华正茂、依然年轻的密码。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强大生命力的密码,就在于坚持真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就在于对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充满必胜信念,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就在于持 之以恒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就在于以实际行动解决人民群众实际难题,始终牢记党的初心使命。


(1)结合材料一,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知识,解读百年大党风华正茂、依然年轻的密码。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新时代共产党人应如何赓续党的精神血脉?
(3)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就当代青年如何学好党史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2021-10-17更新 | 294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前,世界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下开展好爱国主义教育,更好保持战略定力、汇聚发展力量,成为时代赋予我们的新课题新要求。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首次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作出专门立法规定。在整个立法的调研、起草、审议过程中,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充分吸纳社会公众意见,内容不断丰富和完善。制定爱国主义教育法,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人民力量,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结合材料一,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制定实施的依据。
(2)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的内涵与功能”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说明我国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意义。

材料二   爱国主义是中国科技工作者的永恒底色。从李四光到钱学森,从黄大年到袁隆平,一代又一代科学家怀揣科学救国报国、兴国强国热忱,坚持践行人民科学观,形塑了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等精神气质,为促进科学技术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贡献了重要力量。

科学是老老实实的东西,它要靠许许多多人民的劳动和智慧积累起来。

——李四光

我个人仅仅是苍海一粟,真正伟大的是党、人民和我们的国家。

——钱学森

中国要由大国变成强国,需要有一批科研疯子,这其中能有我,余愿足矣!

——黄大年

我没有什么成功秘诀,就八个字——知识、汗水、灵感、机遇。

——袁隆平


(3)结合材料二,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知识,说明当代青年应该如何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做贡献。
2024-01-19更新 | 14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