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 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1 题号:3171883
2000余年前,中国哲人老子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2014年4月1日,这句哲语,从欧盟总部所在国比利时的欧洲学院播向世界。当天,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欧洲学院发表演讲,为欧洲之行画上句号。
11天、19615公里、4个国家、90余场公开活动。无论是着改良中式服装,引诗词古文,还是谈欧洲名著,习近平11天欧洲行程,一路下来,文化味贯穿始终,在欧洲的文化之旅引爆了中华文化的世界魅力。
请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向世界阐释中华文化的意义。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推荐1】敦煌莫高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瑰宝,也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莫高窟文化遗产,敦煌研究院联合高校、研究机构、科技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科技创新。建立了综合防沙体系,研发了无线传感环境监测分析系统,开发了十亿级像素数字相机系统,形成了包括前期摄影采集、后期图像处理、虚拟漫游等环节在内的数字处理系统等。随着这些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莫高窟自然环境得到改善,壁画、彩塑等图像采集取得进展。不久的将来,世界各国人民除了可以实地参观莫高窟外,还能在互联网上便捷地欣赏3D效果的“数字莫高窟”,随时随地感受莫高窟文化艺术的无穷魅力。
(1)结合上述材料,说明科技创新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作用。
(2)除通过互联网展示吸引海外游客实地参观以外,请就如何增强敦煌莫高窟艺术的国际影响力另提两条建议。
2016-12-12更新 | 121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滇文化作为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县名片之一,是春秋末至东汉初期形成的中华少数民族文化。是古代云南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955—1996年,考古工作者在晋宁石寨山进行了5次发掘,清理了古墓86座,出土文物5000余件。这些出土文物以青铜器居多,其中以铜鼓、贮贝器、矛及扣饰最为特色,它们造型精美奇特、纹饰细腻丰富(其青铜铸造独创的“失蜡法”至今仍是精密部件的主要铸造法),堪称一幅幅保存久远的“铜照片”,为我们揭开了古滇国神秘的面纱;更为重要的是,出土了一枚金质的“滇王之印”,有力地印证了司马迁在《史记》中“滇王始首善……举国降,请置吏入朝”的记载,是云南省隶属中央最早的物证。古滇文化在东汉初年被中原汉文化所融合,但之后产生的爨文化、南诏文化、大理文化、乃至今天云南境内26个民族的文化,都有着古滇文化滋润的痕迹,他们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云南省博物馆馆藏文物22万余件,来自古滇国的青铜文物是其特色展陈,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百万人次。有代表性的青铜文物也多次出国巡展,所到之处无不引起强烈震撼。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发掘研究古滇文明的时代意义。
2024-01-04更新 | 58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从2020年开始,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与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融为一体。2020年9月27日,2020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第六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山东曲阜开幕,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160多位专家学者、嘉宾,以线上、线下方式出席开幕式,深入挖据古老文明的深邃智慧,积极响应联合国开展世界不同文明对话的倡议,共同探索多元文明的相融途径。

儒家思想不仅深刻濡染、塑造了中国人的精神品格。而且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接受。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更加严峻。应对共同挑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迫切需要文明增信释疑、沟通心灵、凝聚共识,更加需要从包括儒家文化在内的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中吸纳有益成分,在各种文明的交流互鉴中获得破解难题的智慧和方法。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举办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与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活动的意义。
2021-03-29更新 | 2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