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 传统文化的继承 >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题型:主观题-图表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45 题号:3429073
“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请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相关知识,参考示例,完成下表。
观点
体现的《文化生活》的道理
“孝”作为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之本,其具体内涵能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改变,但不管如何,“孝顺”、“孝敬”等情感和态度这些基本特征始终贯穿其中。

当代人对待传统的“孝”应该有所扬弃——摒弃封建时期“孝”文化中晚辈对长辈的绝对服从,发扬“孝”文化中晚辈对长辈尊敬、陪伴。

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孝”文化也被赋予新时代精神,比如当代“孝”的前提是长辈和晚辈在人格上的平等。

良好的“孝”文化,于个人、于家庭都有积极的作用。而且,正确、健康的“孝”文化也有利于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示例:传统文化如果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孝”是最基本的教育内容之一。通过对“孝”的教育可以提升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等方面。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神马”、“ 辣么美”、“表酱紫”……不知从何时,这样的网络新词开始充斥到社会生活中。近期,南宁一位小哥在录制失恋视频中表示难受想哭,结果因为他的一口方言,大家听成了“蓝瘦香菇”。“蓝瘦香菇”一时成为网络新词。深圳某家企业及时捕捉商机、迅速抢注了“蓝瘦香菇”。
有人认为,网络新词是网络时代的产物。“接地气”的用语,这是对社会现象的集融,能帮助人们更便捷也更有趣的交流。网络新词爆发人类语言创新的“洪荒之力”。有人则认为,大量使用网络新词,严重影响了词义句意的表达,会对传统的汉字文化造成伤害。网络新词实则是对汉字文化的一种亵渎、对中国传统汉字文化的曲解好不尊重。
阅读并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对网络新词的使用,你是赞成还是反对,请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阐明其理由。
(2)针对网络新词的使用有两种不同的观点,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分析其原因。
2017-03-30更新 | 248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等七部门公布的第三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北京市门头沟区雁翅镇碣石村等994个村落入选。至此,全国已有2555个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七部门要求,各地要按照《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做好中国传统村落保护项目实施工作的意见》的要求,抓紧建立村落档案,编制保护发展规划,保护文化遗产,探索开展保护性修复试点,做好保护项目实施管理工作。
(1)传统村落属于传统文化的什么形式?它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什么作用?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有关知识,分析保护传统村落的原因。
2016-09-26更新 | 346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日,某地的一场婚礼被推上了热搜。起因是新郎的妈妈给新娘购买的衣服小了一个码,女方家长拒绝了迎亲,婚礼未能正常举行。新娘子不来了,新郎只好将婚宴改成新年联欢会,当作亲友聚餐。

婚礼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习俗,按照当地习俗,女方需要在结婚前一天,收到男方送出的衣服等行头,从里到外都要是新的,俗称“从头礼”。实际上全国各地民间都有一些约定俗成的婚礼习俗,有些婚礼习俗也挺“考验人”的。


结合材料评析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婚礼习俗。
2023-11-26更新 | 3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